台灣近日正面臨嚴峻的疫情,Omicron病毒持續擴散,相關的醫師、專家學者都預計未來至少有300多萬人被病毒感染,所以現在可說是「人人有風險、到處都有病毒」。其重症科黃軒醫師建議大家,在疫情嚴峻時可準備一些「工具」與瞭解疫情相關的知識,才多少能夠應付疫情,而非全都不做。
新冠肺炎
台灣近日出現首例新冠肺炎兒童重症病例,這也讓家長及第一線小兒科醫師繃緊神經,特別關注「兒童感染」相關議題,小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就發文指出,「抽搐」恐是兒童感染Omicron後會出現的徵兆,提醒家長們特別注意。
近期Omicron病毒來勢洶洶,已肆虐全球,而它的症狀與感冒相當類似,更是輕忽不得!而秋冬季節又本是流感和感冒病毒高峰期,因此不管是為了對抗新冠病毒,抑或是其他病毒,都應加強上呼吸道的免疫力,宋明樺營養師就整理出,可攝取7大營養素遠離感染。
台灣疫情再度拉警報!Omicron病毒來勢洶洶,專家坦言短時間內要「清零」有困難,要有效防堵疫情,除了公衛防疫和打疫苗外,篩檢是不可少的防疫手段,以目前疫情最嚴重的歐、美、澳為借鏡,篩檢試劑不足不但產生防疫漏洞,更造成社會秩序混亂。
新冠肺炎疫情已平息一陣子,但近期傳出南非變異病毒Omicron 令全球聞之色變,被稱為「魔王級病毒」,截至2日已入侵全球5大洲29地,除了歐洲國家外,南韓、日本等亞洲國家也陸續傳出確診病例。到底Omicron病毒會對整體疫情帶來什麼影響?又有哪些族群需特別注意呢?
國外早已開放疫苗混打,但國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先前對於「疫苗混打」都持保留態度,近日才鬆口11月有望開放AZ混打BNT疫苗。消息一出,不少原訂第12期要打第二劑AZ的人心生動搖。那麼,如果有選擇機會,該「混打疫苗」嗎?混打的副作用會不會很大?更有醫師提出三點建議,供民眾自行評估是否該混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爆發,在疫情爆發初期,那時能做的只有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隔離等措施而已,隨著時間過去,人們對病毒有進一步的了解後,防疫工具也相繼被發明,例如快篩試劑,武肺疫苗的接種也正在世界各地陸續進行,現在更有「口服抗病毒藥物」預計於2022年問世,協助人類抗疫。
疫情期間,在家無聊就買幾罐酒配著電視喝嗎?適度飲酒怡情,但千萬不要過度酗酒。人家說「喝酒有害身體健康」不是無道理,像是酗酒所導致的肝炎,就是「酒精性肝炎」,酒精本身會直接或間接破壞肝細胞,抑制肝細胞合成白蛋白,不但會造成酒精性肝炎、導致肝的纖維化;久而久之甚至會變成肝硬化或肝癌。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兩年多,各國專家紛紛認為新冠肺炎將成「新常態」,至於會走向「流感化」、世界將和病毒和平共存嗎?目前尚未有明確定論。
Delta病毒橫行,正在世界各地持續大規模傳播,近期國內剛正式上課沒多久,卻傳出新北板橋爆發幼兒園群聚感染,讓家長擔心不已,尤其幼兒平時常咳嗽、流鼻涕,即使確診症狀也不明顯、難以區分,也擔心孩子不會表達導致延誤病情。對此,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提醒,家長若觀察到幼兒舌頭出現異狀,且合併發燒、腹痛等症狀,很可能就是「新冠舌頭」應盡速送急診,以免病情快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