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多1點
  • 健康小知識
  • 醫師Q&A
  • 醫學名詞
  • 中醫保健
  • 健康飲食
  • 我是醫師
    • 婦產科醫師 鄭丞傑
    • 急診科醫師 賈蔚
    • 外科醫師 陳榮堅
    • 急診科醫師 田知學
    • 小兒科醫師 陳木榮
    • 皮膚科醫師 劉懿珊
    • 耳鼻喉科醫師 陳亮宇
    • 耳鼻喉科醫師 吳昭寬
    • 整形外科醫師 朱育瑩
    • 婦產科醫師 李偉浩
    • 泌尿科醫師 邱鴻傑
    • 復健科醫師 李薇
    • 中醫師 黃胤誠
健康多1點
  • 健康小知識
  • 醫師Q&A
  • 醫學名詞
  • 中醫保健
  • 健康飲食
  • 我是醫師
    • 婦產科醫師 鄭丞傑
    • 急診科醫師 賈蔚
    • 外科醫師 陳榮堅
    • 急診科醫師 田知學
    • 小兒科醫師 陳木榮
    • 皮膚科醫師 劉懿珊
    • 耳鼻喉科醫師 陳亮宇
    • 耳鼻喉科醫師 吳昭寬
    • 整形外科醫師 朱育瑩
    • 婦產科醫師 李偉浩
    • 泌尿科醫師 邱鴻傑
    • 復健科醫師 李薇
    • 中醫師 黃胤誠
標籤:

便祕

  • 健康小知識健康飲食

    喝「月桂葉茶」能抗病毒、細菌感染!且還有多種健康功效

    by 許 家禎 2022-04-25
    2022-04-25

    新冠疫情影響,讓多數人更注重呼吸道保養,而喉嚨痛有時是細菌感染,但多數還是由病毒引起,要如何分辨?如果是細菌引起,可能會有噁心、肚子痛等問題,但通常不會咳嗽;如果是病毒引起,則會有咳嗽、流鼻涕、喉嚨腫脹等症狀。美國伯格醫師就建議平常可試試用「月桂葉」保養唷。

  • 健康小知識健康飲食醫學名詞

    「纖維質攝取過量」也會便秘?排便順暢的關鍵是「這組合」!

    by 許 家禎 2022-04-11
    2022-04-11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擾,明明吃了很多高纖食物、喝了很多水,卻還是排便不順?事實上,大多數的便秘患者,真正的病因反而是膳食纖維攝取過量,膳食纖維每日平均攝取量為25-35公克,若超過平均值恐怕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務必多注意。

  • 健康小知識醫學名詞

    「骨盆前傾」也是釀便祕、經痛的元凶!每天睡前「只要花三分鐘」助改善

    by 許 家禎 2022-03-29
    2022-03-29

    「久坐」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多到不行,但無可奈何上班族一天都必須「久坐」超過至少8小時。這也就是為什麼,根據資料顯示有70%的人都有「骨盆前傾」的問題,但通常很少人會注意到,今天本篇文章就要帶您瞭解,「骨盆前傾」到底會對人體帶來多少殘害,還有該如何改善,想知道的話就接著看下去吧。

  • 健康小知識醫學名詞

    「胃痛」別急著吃止痛藥!醫師提醒:做這件事最重要

    by 許 家禎 2022-01-26
    2022-01-26

    你聽過胃痙攣嗎?所謂的胃痙攣就是俗稱的「胃抽筋」,它雖稱不上是疾病,只是臨床症狀,但當出現此症狀就代表胃已經承受不了!千萬不要再虐待你的胃了!近期,英文補教名師徐薇,就因「急性胃痙攣」痛到暈倒失去意識,撞到眼鏡斷裂、右臉腫脹,手肘也受傷,因此千萬別輕忽喔!

  • 健康小知識

    硬吃辣讓胃部「極度撐大」送醫!這4種人更要避免

    by 許 家禎 2021-11-16
    2021-11-16

    你愛吃辣嗎?14日晚間有民眾應選擇知名拉麵店的「鬼增量辣度」無法承受造成肚子劇痛而送醫。吃辣有好處,但過度吃辣可是會讓身體造成傷害,那麼要如何才能吃辣又兼顧健康呢?

  • 健康小知識健康飲食

    為什麼會長痔瘡?7大原因造成、9招預防!

    by 許 家禎 2021-10-08
    2021-10-08

    上完洗手間後,發現自己的衛生紙上有紅色血絲?那很有可能是痔瘡找上門了!痔瘡是生活中常見的疾病之一,發病時常會讓病人疼痛難耐、坐立不安,甚至影響日常工作與作息。

  • 健康小知識

    身體不適卻找不出病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by 許 家禎 2021-10-04
    2021-10-04

    有時候身體上有些小毛病,是一種說不出來哪裡不舒服、有問題的感覺,某個部位好像有點疼痛、有時會失眠、有時又不會,反正就是感覺渾身不對勁,卻又找不到病因在哪,讓人難受。如果你曾有這種感覺,或許有可能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

  • 健康小知識

    常莫名手腳麻、無力?3招改善氣血循環

    by 許 家禎 2021-09-23
    2021-09-23

    大部分女性、中老年人的體質都傾向於氣滯血瘀,身體經常發生一些不明原因的「不通暢」現象。如出現頭痛、抑鬱、乳腺增生、痛經、腹脹、便秘、黃褐斑、閉經、手腳麻木、精神頭不振、無力等。所以,長期氣滯血瘀,令身體的微循環受阻,成為多種疾病發生的基礎,故而也出現了「久病必有淤」的說法。

  • 中醫保健中醫師 黃胤誠健康小知識健康飲食

    節氣秋分防秋燥流鼻血 中醫師推「蒸水梨」潤肺、止咳!

    by 許 家禎 2021-09-23
    2021-09-23

    間會是大概相等的,但過了秋分後,白天會慢慢縮短、夜晚會慢慢增長,這就表示陰氣會增長、陽氣則會慢慢收斂起來。

  • 健康小知識

    吐舌便能看出身體健康?7點看出病症,沒有舌苔竟也不好!?

    by 許 家禎 2021-08-05
    2021-08-05

    當看醫生時,不管中醫還是西醫,有些醫生會叫你吐出舌頭,這個要求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看舌頭真能看出身體健康度,可從舌體形狀、顏色看出身體是否微恙,仔細研究舌苔,還能從完整性與否判斷病症。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尋找文章

分類

關注健康多1點,健康不只一點點

是否有過生了某一個病之後,在網路上搜尋疾病相關的資訊,結果越看越害怕?健康多1點有多位專業的醫師幫你打破網路流傳的健康迷思,擁有正確的健康知識,了解艱澀難懂的醫學名詞,你想變得更健康嗎?

追蹤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2020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健康多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