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再度拉警報!Omicron病毒來勢洶洶,專家坦言短時間內要「清零」有困難,要有效防堵疫情,除了公衛防疫和打疫苗外,篩檢是不可少的防疫手段,以目前疫情最嚴重的歐、美、澳為借鏡,篩檢試劑不足不但產生防疫漏洞,更造成社會秩序混亂。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在臉書發文提到,在篩檢資源量能有限的前提下,可能有必要啟動醫療監控,做為比較有效率的篩檢防疫,經由醫藥體系可能可以早日發現有症狀的感染者,進行確診者及其接觸者的檢疫、隔離和治療,阻擋傳播力旺盛的Omicron在人群中傳播,進而降低社區傳播風險。
Omicron病毒症狀與感冒十分相似
Omicron變異株常見症狀前五名:
- 流鼻涕
- 頭痛
- 疲勞
- 打噴嚏
- 喉嚨痛
根據英國太陽報報導,英國負責疫情追蹤應用程式「ZOE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症狀研究」整理出感染Omicron變異株的20種常見症狀,前五名分別是流鼻涕、頭痛、疲勞、打噴嚏和喉嚨痛,其他症狀包括持續咳嗽、聲音沙啞、打冷顫、發燒、頭暈、腦霧、嗅覺異常、眼睛痠、不尋常肌肉痠痛、食慾不振、失去嗅覺、胸痛、腺體腫脹和情緒低落。
「篩檢」是不可少的防疫手段
其症狀與感冒極為相似,民眾將難以區分,因此詹長權建議政府不妨要求診所醫師和藥局藥師協助偵測潛在的COVID-19病人,針對有感冒或流感類似症狀者,到診所就醫前或到藥局買藥前要求先篩檢,可能可以早日找出感染者、減少病毒在醫療院所和人群之間傳播的風險。
在Omicron快速流行當前,不論用鼻咽或口水樣本的PCR篩檢,或用抗原快篩試劑來篩檢,能方便做且可重覆多做幾次的篩檢試劑,都是對控制疫情有幫助的篩檢;如果健保署可以考慮將篩檢費用納入健保給付,也可提升民眾篩檢意願、擴大篩檢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