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洗腎人數非常多,跟慢性疾病、腎絲球炎、遺傳性疾病有很大的因素,但是不是開始洗腎就得洗一輩子?若洗腎能擁有跟一般人一樣的生活品質嗎?腎臟對於人體到底有多重要?
急診科醫師 賈蔚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到「插管」與「氣切」這兩個名詞,但通常會在什麼情況下執行?兩者是不是都會令人感到不舒服、痛苦?而且有人說做氣切會容易死掉,是真的嗎?
過去文化常避談生死,也許是怕不吉利、也許是害怕死亡,不過現在跟以往大不同,多數病人都可以接受詢問,是否要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但「若簽署了放棄急救,醫師還會救我嗎?」
一名住台北的王小姐,她的母親長期有頭痛問題,平時疼痛起來都會服用止痛藥,但王小姐十分擔心,想了解怎樣的頭痛症狀需立即帶母親至醫院檢查?
心肌梗塞跟主動脈剝離兩種病症,都有可能造成猝死,但當胸痛、心痛時該如何分辨兩者的區別?有什麼症狀、先兆可以提早判斷預防?本文將讓大家更清楚兩者的差異。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在全球仍造成不少的確診病例,而罹患過「新冠肺炎」的患者,康復後仍會造成某些後遺症,除影響肝、肺功能外,若是有慢性疾病或年長者,更會造成「肺部纖維化」。
「新冠肺炎」病毒席捲全球,至今疫情仍尚未趨緩、疫苗也正在研發測試當中,尤其最近又到了秋冬季節,容易得到一般感冒、流感,只要喉嚨稍不舒服,就開始緊張兮兮怕自己得了新冠肺炎,雖然這三種症狀非常相似,但還是能分辨,以下就來看看要如何分辨吧。
在新型冠狀病毒擴散的疫情期間,常聽到「負壓隔離病房」,負壓病房和一般的病房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