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的曆法,其古人提到「立秋至、寒風至,白露生、寒蟬鳴」,意思是從節氣「立秋」開始,天氣會逐漸轉涼,相對的溫差也會增加。所以在立秋時節,要特別小心一個大家俗稱為「秋老虎」的現象,指的就是溫差大會導致感冒、身體不適等症狀。
許 家禎
網友小花(化名)表示,家中長輩在7、8月炎炎夏日,卻穿著厚重的毛衣,身上常因流汗而產生一些酸臭味,請長輩換上輕薄的短袖衣物,她卻喊:會冷!怎樣都不肯換,這到底是為什麼?
出現胸悶、心悸、心痛的感覺,一般民眾會以為是心臟出問題,選擇掛心臟科,但有些患者是因為「胃部疾病」影響心臟功能,吃胃藥反而就將心臟不適感降低許多,這就是典型的「胃心症候群」。
在台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及死亡人數,近十年有快速增加的趨勢,根據國健署癌症資料統計,每年平均約有5000人死於大腸癌,為此政府不斷積極推動「四癌篩檢」,讓民眾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心臟疾病高居國人10大死因中的第2名,大家都知道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肥胖、活動量少…等,都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大多數人認為自行在家煮一定比吃外食還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若「用錯油」恐比外食還傷身!
對於女性來說,每個月的經期是否規律正常很重要,只要出現停經的現象總是讓人慌張,且也因為導致「停經」的原因很多,有時需花點時間實際從日常生活中改善,並與醫師溝通討論,才能逐步改善。而近幾年來女性健身風氣盛,重訓早就不分男女,因此,今天本篇文想跟大家談談「運動」與「月經」之間的關係。
不少病人到腎臟科門診求診的主訴之一,就是最近觀察尿的泡泡很多,想檢查一下「腎臟」是否出問題。的確台灣腎臟醫學會有宣導,「泡、水、高、貧、倦」是腎臟發生問題的徵兆,而其中的「泡」即是指尿液有泡沫,或是俗稱的泡泡尿。但有泡泡尿,可不一定就是腎臟出問題喔!
現代飲食多精緻化且種類多,全台就有兩百多萬人受三高所困擾,今天要跟大家談談「高血脂」的問題。
新冠疫情影響,讓多數人更注重呼吸道保養,而喉嚨痛有時是細菌感染,但多數還是由病毒引起,要如何分辨?如果是細菌引起,可能會有噁心、肚子痛等問題,但通常不會咳嗽;如果是病毒引起,則會有咳嗽、流鼻涕、喉嚨腫脹等症狀。美國伯格醫師就建議平常可試試用「月桂葉」保養唷。
你身邊一定有朋友或家人,是躺下睡覺沒多久,隨即就能傳出打呼聲的類型,這類型的人常會被虧「好睡」、「沒煩惱」,但根據《CNN》報導,哈佛醫學院睡眠醫學系講師Rebecca Robins表示,能馬上入睡的人其實並不代表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