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統計,胃癌在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率排行中排名第8,是不容忽視的疾病。然而,胃癌的早期症狀卻不明顯,甚至有民眾以為僅是腸胃不適,多休息就會好,而忽略了早期就診的機會。
「胃癌」早期症狀,易與其他胃病混淆
有許多疾病都會引起腸胃不適,如胃潰瘍、胃炎、消化不良等,導致許多民眾會輕忽胃癌的早期症狀,錯失治療良機,但若有以下四種症狀出現,一定要特別留意:
- 噁心嘔吐
- 食慾不振
- 上腹部脹痛
- 體重減輕
如何遠離胃癌?
- 避免攝取過多高鈉食物
- 避免熬夜
- 避免吃宵夜
除了家族史外,大多誘發胃癌的因素多與「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有關,而這是可以透過後天改善的。除了避免攝取過多高鈉含量的食物,刺激、破壞胃黏膜外,也應避免熬夜、吃宵夜,使胃黏膜更新力減弱,強迫胃部加班。
此外,衛福部指出幽門螺旋桿菌,也可能是胃癌的成因之一。根據統計,有9成胃癌患者都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其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經糞、口傳染,民眾因不小心吃下遭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多數人感染後並無症狀,部分會因為病症的關係而有不同的症狀。
研究也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較無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5.6倍;而根據臺灣大學醫療團隊研究顯示,接受「除菌治療」可降低50%罹患胃癌的風險。
「胃癌」易轉移卵巢與子宮?
值得注意的是,「胃癌」尤其容易轉移至卵巢與子宮,你可能會好奇這些看似不同的器官怎會有關聯?在臨床上,胃癌轉移至卵巢並非新鮮事,更曾有案例檢查後確診卵巢癌,動刀後才發現是第四期胃癌轉移所致。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衛教資料,貧血是胃癌病人常見的現象,約有40%患者受貧血所苦。而若是出現腹水、黃疸等症狀,則恐表示腫瘤已蔓延,屬於末期,女性常發現的卵巢腫瘤與男性常發現的骨盆腫瘤,都是胃癌轉移的後期現象,治癒多屬不易。
其胃癌的轉移可分為:局部侵犯(肝臟、胰臟、橫結腸、食道、大動脈等)、淋巴腺轉移(局部或全身性)、腹膜轉移(癌性腹膜炎)及血液轉移(肝臟、肺臟、骨頭等),恐造成手術困難或不可切除。
因此,提醒民眾若遲遲無法緩解腸胃症狀,最好至醫院接受胃鏡檢查,只要及早治療,胃癌的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高達9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