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感覺到不適,常會說感覺自己「中暑」了,但其實在醫學上,「熱中暑」是非常危險的,嚴重恐還會致命,本文就帶大家了解「真正的中暑」有什麼症狀吧!
熱病中嚴重性最高的「熱中暑」
熱造成的疾病叫做「熱病」,從較輕微的熱紅疹、熱痙攣,到嚴重一點的熱衰竭,最嚴重的才是「真正的中暑」,中暑在醫學上的定義是,體溫超過四十度、身體失去了降溫的功能,意識昏迷或是有神經學症狀。
身邊有人中暑該如何處理?

通常在熱的狀態下,會出現頭暈、抽筋的症狀,這時需先讓患者到陰涼處休息,喝水補充水分、慢慢散熱,但如果患者已經意識昏迷、體溫升高,無法自行喝水,可將外衣脫掉,用濕毛巾或是噴水在身上,也可以用電風扇吹,但同時間要記得打119或請家人開車送醫。
中暑指數超過40 需特別注意補水防曬!
中暑指數的計算方式是氣溫加上濕度除以10,當指數超過40以上,那天就屬易中暑的天氣,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人很容易就大量流汗、有些則不會,這都有可能是代謝功能有問題,需要進一步檢查,流汗就是為了體溫調節,若沒辦法有效調節是有致命危機的。
無運動習慣又是易流汗體質!信徒參與遶境全身抽筋倒地送醫
當然進行什麼樣的活動也有影響,像神明遶境是台灣每年有名的盛會,一名信徒就屬很會流汗,但平常不喜愛運動的類型,這下參與遶境一次就要徒步走好幾天,身體在第三天就承受不住倒地送醫,送醫時仍有些微意識全身抽筋,就連呼吸都像抽筋一樣不順,而這其實就是典型的「熱痙攣」。
所以,天氣炎熱、大量流汗時,記得多補充水分,觀察自我狀態,適時到陰涼處避免直接曝曬在太陽底下,才不會產生熱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