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靜脈曲張,這症狀以前多常見於中老年人,但由於生活型態改變,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像是需久坐或久站的上班族或學生,都是高危險族群。
靜脈曲張是什麼?

下肢靜脈循環主要能分成三大類,深部靜脈、表淺靜脈、及貫穿肢靜脈三者縱貫相連。靜脈主要負責的工作是將身體血液輸送回心臟,由於腿部靜脈距離心臟較遠,血液回流的動力需要來自「下肢肌肉縮放」的輔助,以及「靜脈瓣膜」的引導。
正常情況下,下肢血液在肌肉與瓣膜的協助下應當順利回流至心臟,如果靜脈瓣膜的功能減弱或閉鎖不全,容易使過多血液瘀積在下肢部位,進而增加下肢靜脈的壓力,引發靜脈曲張。其中又以小腿肌肉收縮最為重要,肩負著下肢靜脈循環的關鍵任務,因此有「人體第二個心臟」之稱。
靜脈曲張嚴重度分期
靜脈曲張是一種慢性、病情持續進展的血管退化疾病,且不同期別的差異相當明顯,起初可能僅是皮膚表層的微血管擴張,到後續嚴重的皮膚色素沈著、潰瘍等,患者都輕忽不得。必須及早接受血管外科醫師的診斷及治療,才能預防靜脈曲張惡化與併發症。
第一期:末梢系統,最細的靜脈病變
末梢靜脈系統中,最細的血管產生病變,在皮膚出現紅色蜘蛛網狀血管,此時病患可能還沒有太大的不適感,甚至自己還尚未發現,大多因為發病部位逐漸擴大,才由旁人提醒發覺。
第二期:末梢系統,稍粗的小靜脈病變
末梢靜脈系統中,較第一期粗的血管產生病變,在皮膚出現藍紫色蜘蛛網狀血管。此型若靜脈曲張若發病血管量不多,也許不會感到不舒服,但若量到了一定程度,擠壓到旁邊組織,便開始會有疼痛、腫脹感。
第三期:末梢系統中,管徑更粗的靜脈病變
末梢靜脈中要匯流至主軸靜脈的血管產生病變,通常在皮膚會出現綠色的網狀靜脈;病患會常抱怨不耐久站,且容易感到痠、脹、痛等不適。
第四期:末梢系統中,匯流至主軸的靜脈較嚴重的病變
與第三期相同的血管產生病變,但病變的情況更為嚴重,血管甚至會突出皮膚表面,除了不美觀之外,痠、脹、痛感也更加明顯。
第五期:主軸靜脈曲張
主軸靜脈系統,又稱隱靜脈系統,是血液回流心臟的主要路徑之一,若隱靜脈系統發生病變,會在小腿內側、後方皮膚觀察到較粗、長且彎曲的血管;嚴重時皮膚表面還會觀察到黑色素沈澱或是潰爛的情況,有時會被誤認是糖尿病導致的動脈病變。
靜脈曲張非現代疾病?
遠從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埃及人即在羊皮卷裡記載治療靜脈曲張的方式,西元前四百年,古希臘雅典神殿裡,也為靜脈曲張患者,奉祭希臘之神,雕刻的奉祭石板上,刻著膨大突出的靜脈曲張血管,讓苦惱靜脈曲張的患者,能以此祈求康復。
哪些是高風險族群?
- 有家族遺傳史
- 工作需久站或久坐者
- 工作需搬運重物者
- 吸菸者
- 體重過重
- 孕婦
- 常穿高跟鞋跟緊身褲
- 60歲以上男女
日常如何保養?
預防靜脈曲張,可由工作、生活做起。
- 規律運動:適當鍛鍊腿部肌肉收縮的幫浦功能,有助於下肢血液回流
- 避免久坐久站、翹二郎腿:同個姿勢超過一小時,要起身動動
- 減少長時間穿高跟鞋站立
- 將腿部抬高:晚上睡覺前,可將腿下置放枕頭抬高,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 穿彈性襪:選擇彈性襪時,要注意挑選適合自己大小的尺寸即可,並不是越緊越有效,由於醫用輔助襪屬於醫療器材,購買時可確認產品是否有載明醫療器材的許可證字號,使用時也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地穿戴。選用前建議先與醫師討論,如果有皮膚炎、壞疽、嚴重動脈硬化、其它缺血性血管疾病等,則較不適合使用彈性襪。
靜脈曲張該看哪一科?
現代醫療將靜脈曲張歸為心血管疾病,因此是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的專業範疇。目前醫學尚未有任何預防或改善的藥物,除配戴彈性襪預防、日常保養動作外,治療方式有硬化劑注射,或採用外科手術治療,主要分為傳統手術及微創雷射手術,目的是將曲張退化的靜脈血管,完全移除或以雷射電燒閉合,讓下肢血液經由正常靜脈血管回流心臟,讓靜脈循環更有效率。
若發現自己有相關的症狀,請尋求醫生協助,醫生會予以妥善正確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