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外銷美國的金針菇被驗出遭「李斯特菌」感染,而遭到回收。對此,農委會農糧署回應,可能是因為國際船運不順,運輸期過長所致。到底什麼是李斯特菌?什麼情況下會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才能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呢?快接著看下去吧。
李斯特菌是什麼?
李斯特菌感染為一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潛伏期為3至70天,通常為21天。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先前也曾於生魚片、即食生鮮蔬果,以及一些包裝即食肉品中檢出李斯特菌。
感染李斯特菌會怎樣?
感染李斯特菌後的疾病嚴重程度,會因感染者免疫狀況的不同有差別。一般免疫力正常族群感染李斯特菌時,大多僅有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而免疫力較低下的族群、年長者、胎兒、新生兒若感染此菌,則可能引發敗血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腦膜炎,以及發燒、頭痛、頸部僵硬、痙攣、意識混淆或失去平衡感等侵襲性感染的相關症狀。
目前尚無人傳人的案例,但因為「李斯特菌」為人畜共通傳染病,所以對孕婦及新生兒的健康有不小的威脅,孕婦若感染李斯特菌,可能導致流產、死胎或早產;而新生兒感染後,可能出現敗血症、腦膜炎,或發燒、皮膚起紅疹,以及活動力變差等症狀。
如何避免感染?
李斯特菌在冷藏室的4度條件下,仍可持續生長繁殖,需加熱至72度以上才可殺死。因此將「食物煮熟」是最大關鍵,此外謹慎處理食品也是重要的預防方法,家醫科醫師許書華就在臉書分享,日常生活中注意7件事,就能預防李斯特菌感染。
- 肉類食物須徹底煮熟,蔬菜洗乾淨!
- 生肉要和蔬菜、已煮熟的肉等食物分開放。
- 處理生食後,手、刀、砧板等要洗乾淨。
- 免疫不全、懷孕女性,及長者飲食需特別注意避免生食。
- 熟食、水果等食品若沒有即時吃完,應該保存於適當溫度。
- 避免吃放太久的食物。
- 必要時,吃即時食品也可加熱處理,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