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07年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每37分鐘就有1名婦女罹患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而乳癌最普遍的症狀,就是胸口的硬塊,但是這種腫塊並不一定像我們想像中那麼大,很有可能就像是胸口的痘痘一樣,因此女性朋友們千萬別輕忽。
哪些危險因子,會增罹乳癌機率?
以下幾種為乳癌的危險因子:
- 初經早
- 停經晚
- 未曾生育
- 30歲後才生第1胎
- 未曾哺乳
- 乳癌家族史
- 得過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
以下為後天危險因子,較能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加以預防
- 抽菸
- 飲酒
- 高糖、高油飲食
- 環境荷爾蒙的暴露
- 肥胖
- 缺乏運動
台灣乳癌年輕化 胸口長痘別輕忽!
台灣罹患乳癌的機率與歐美國家相比,有年輕化趨勢,提早了約十年,因此年輕女性也該提高警覺。有一名35歲女性,在洗澡時無意間發現右胸有一個約1個食指指頭大的腫塊,認為應該只是長了顆痘痘,過一陣子就會消退,就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沒想到2個多月後,她發現胸前痘痘竟毫無消退現象,聽從友人的建議檢查,發現這並不是她所想像的痘痘,而是一處邊緣不規則的低回音病灶,後續轉診到乳房外科安排切片,病理結果確診罹患乳癌。
乳房出現7異狀 快就醫!
提醒女性朋友,乳房有任何變異都需要特別謹慎,以免像上述案例,長期忽略下錯失治療時機。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指引,最常見的乳癌症狀包括:
- 邊緣不規則、柔軟的腫塊
- 胸部部分或全部腫脹
- 皮膚發癢,可能出現類似橘皮的組織
- 乳房或乳頭疼痛
- 乳頭或乳房凹陷
- 乳房或乳頭皮膚發紅、表面乾硬或變厚
- 乳頭出現分泌物
年輕型乳癌難觸診發現!
建議定期安排超音波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年輕女性因乳房較為緻密、易呈現結節狀,加上受生理週期荷爾蒙變化的影響,若要靠自我檢查及臨床乳房檢查實在不易。建議乳房健康檢查工具除了傳統X光乳房攝影外,年輕女性更適合採用乳房超音波檢查。若發現有異常病灶需進一步確認、有乳癌家族史、或曾接受乳房手術等,可再搭配乳房磁振造影(MRI)檢查提高診斷率。
因國人生育越來越晚、生育也相對延後,也可能無形提高乳癌的罹患風險。呼籲所有女性朋友應主動定期安排乳房檢查,由專業醫療團隊把關、盡早揪出可疑病灶,有效提早發現及降低乳癌死亡率,為家人與自己守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