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餓過頭或吃飽後肚子痛的經驗嗎?若有此症狀要當心可能不是吃飽太撐所造成,而是消化性潰瘍的徵兆。
為何會引發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包含「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在以往國內衛生環境較差時,50歲以上的族群,有4至5成是因為喝到受汙染的水或是吃到不乾淨的食物,導致胃幽門桿菌感染;不過由於現今環境已改善許多,20 歲以下的族群感染率不到 2 成,胃幽門桿菌感染盛行率也日漸下降。
6種人是高危險族群
而釀成消化性潰瘍的主因除了胃幽門桿菌感染以外,最基本的原因為胃酸和胃黏膜平衡失常,當飲食失調加上作息不正常、緊張壓力大等因素,也都會增加胃酸分泌。因此,三餐不定時、常吃刺激性食物者、抽菸、喝酒習慣者以及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人,都是高危險族群;另外,使用較多種類、劑量較重止痛藥者,消化性潰瘍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
消化性潰瘍有何症狀?
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症狀是「上腹部痛」或是「右上腹疼痛」,若是單純的胃潰瘍,腹痛時機通常出現在吃飽飯後,而若是十二指腸潰瘍,反而是空腹時腹部較不舒服,不過有些人則是會同時患有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所以這並不能當作絕對的判斷。
而消化性潰瘍其他常見的症狀還有以下四種:腹痛、腹脹、腹瀉、噁心嘔吐。
未積極治療恐演變成「胃癌」
若有胃潰瘍卻未積極治療,會進展演變成胃穿孔或是出血,因此醫師建議如果覺得症狀沒有因為調整生活作息而改善的話,就建議就醫。因為慢性發炎是導致胃癌的一個危險因子,且有時胃腫瘤也會以潰瘍的型態表現,還是建議就醫做切片檢查較保險。
「一日胃潰瘍,終身胃潰瘍」?
大部分的胃潰瘍在了解成因後,使用「胃酸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讓黏膜達到較好癒合的環境,多在8週內就可以癒合。至於有人說「一日胃潰瘍,終身胃潰瘍」是真的嗎?醫師表示胃潰瘍2年內的復發率接近8成,不過配合胃酸抑制劑和完整的殺菌療程,可以把復發率將至 1 成以下。
什麼情況應就醫?
一般來說,只要有症狀就可以考慮安排做檢測,若當胃部已經出現併發症,出現解不成形黑便、吐像是咖啡渣的東西,就會懷疑是潰瘍產生出血狀況,這時會容易引發頭暈、姿勢性低血壓,強烈建議一定要立刻至醫院做檢查,另外,如果最近半年內體重下降超過 5%,也應立刻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