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都聽過「吃飽飯後做劇烈運動會導致胃下垂」的說法,但運動前不進食又怕沒力氣,但吃飽後運動真的會造成胃下垂嗎?
先了解胃下垂
胃在肚子中由多條韌帶固定,胃必須維持一定的收縮張力,就像手一樣具有活動張力。而真正的胃下垂,就像一隻中風癱瘓的手,胃的神經、肌肉變鬆形成胃下垂。一般常見病因,包括久站、少運動的人,都會讓胃部神經元退化掉。
吃飽飯後到底要不要運動?
有一派說法是吃飽後不運動,腸胃就不容易消化,反之則怕胃下垂。其實腸胃道有進食與沒進食時,血流量可相差8倍之多,當人們開始進食食物到腸胃的時候,本來在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流會跑至腸胃,以供應它們進行消化、吸收。若是吃飽飯完全不動,對於腸胃血液循環也並非好事,所以吃飽飯後起身微微走動、散散步,其實有助健康。
為什麼飯後劇烈運動不好?
劇烈運動代表身體很多能量及血液、供氧量需跑到四肢肌肉,腸胃道血液被帶走,一旦腸胃道缺血即無法好好運作,恐造成消化機能停滯,久而久之消化不良情況也會發生。
改善胃下垂的方法
目前西方醫學證實,改善胃下垂僅有2種方法:
適度的運動
像是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或慢跑,有助於內臟附近的韌帶肌肉經適度活動而變強壯,繼而刺激腸胃道的神經元,胃部收縮蠕動就會變好
適度補充綜合維他命
採這極端做法 恐腸胃壞光光!
胃下垂的主因為久站及胃腸神經元退化的問題,若有人每次吃飽飯後就進行長跑,且時間維持2~3年,如此極端的作法,可能使腸胃道血液缺乏,久而久之不但會胃下垂,小腸和大腸機能也會退化造成消化不良。但若吃飽不動都癱在原位,腸胃道也因缺少重力的交換刺激,讓食物的消化代謝變得更慢。
因此,吃飽飯後不宜劇烈運動,但適度的活動像是飯後15~30分鐘散散步,不但對消化好,也對體態有所幫助。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