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健檢報告後,看見腎功能欄位有紅字就緊張?擔心自己的身體是不是真的出狀況了?會不會要一輩子洗腎?…
Creatinine(肌酐酸)在健檢報告中,能「推理」出腎臟功能的好或壞,但血中肌酐酸濃度正常時,並不一定代表腎功能一定正常。它主要是來自於身體肌肉活動的代謝產物,因此血中肌酐酸的濃度與每個人的肌肉總量或體重多少有關,此外蛋白質攝取多寡也會影響肌酐酸濃度。
能經由肌酐酸推斷腎臟功能,主要是它每天的產量全部都經腎臟由尿液排泄,若腎臟有問題就排不出去,藉由這推理可初判讀,肌酐酸高,代表腎功能有點問題;反之,則腎功能較好。正常的血清濃度範圍為每分升0.7-1.2毫克(mg/dL)。
除了以肌酐酸判讀腎功能外,還能透過腎絲球過濾率(GFR)、尿素氮(BUN)、蛋白尿指數檢查。
腎絲球過濾率(GFR)
測量在單位時間內,腎臟所清濾的血液容積量,由於此種清濾發生於腎絲球內,故稱之為腎絲球過濾率,簡稱GFR。而因為GFR值也與腎絲球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在判讀時,需將患者體型及年齡納入考量,正常的腎絲球過濾率大約是100~120ml/min/1.73m2,隨著年齡老化逐漸衰退,一般30-40歲以後平均每年會減少0.8~1.0 ml/min/1.73m2,當GFR值越小就代表腎功能越差。
尿素氮(BUN)
相對於肌酸酐,尿素氮在腎臟的清除較為複雜,所以並非評估腎功能很好的指標。健康人血中尿素氮的正常值約在每分升7-20毫克(mg/dl)之間,而尿素氮為攝入體內蛋白質的主要代謝產物,蛋白質的攝取量若變動,體內尿素氮的產生量與尿中尿素氮排泄量也會跟著變動,因此血清尿素氮值除了受到腎絲球過濾率的影響,也受到蛋白質攝取量的影響。此外,飲水量及尿量多寡,也會影響尿素氮的清除。
蛋白尿
白蛋白是尿液中的主要蛋白質,健康的人每日尿液中所含白蛋白正常上限是30毫克,當白蛋白在每日30-300毫克的範圍內,稱為微量蛋白尿,而若白蛋白的量超過每日300毫克,稱為顯性白蛋白尿。在糖尿病腎病變中,微量蛋白尿的早期篩檢,有助於找出糖尿病患者的早發性腎病變,可提早預防腎病發生。
慢性腎臟病的分級
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於2002年發表的「慢性腎臟病照護臨床診療指引」,建議以慢性腎病分級制度規劃治療方針,此一分級制度是以MDRD公式所估算的腎絲球過濾率預估值為基準,已為全世界所採用。
第一期 | 腎功能正常但併有蛋白尿、血尿等腎臟損傷狀況 | 腎絲球過濾率GFR 90~100 ml/min/1.73m2 | 腎臟功能約正常人的60%以上,注意是否有糖尿病及高血壓,需要控制血糖與飲食,每半年作腎功能檢查,一般皆能穩住腎功能。但若有腎絲球炎之病患必需接受治療 |
第二期 | 輕度慢性腎衰竭,但並有蛋白尿、血尿等 | 腎絲球過濾率GFR 60~89 ml/min/1.73m2 | 腎臟功能約正常人的60%以上,注意是否有糖尿病及高血壓,需要控制血糖與飲食,每半年作腎功能檢查,一般皆能穩住腎功能。但若有腎絲球炎之病患必需接受治療 |
第三期 | 中度慢性腎衰竭 | 腎絲球過濾率GFR 30~59 ml/min/1.73m2 | 腎臟功能約正常人的30~59%,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減緩進入第五期腎臟病變 |
第四期 | 重度慢性腎衰竭 | 腎絲球過濾率GFR 15~29 ml/min/1.73m2 | 腎臟功能約正常人的15~30%,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減緩進入第五期腎臟病變 |
第五期 | 末期腎臟病變 | 腎絲球過濾率GFR 15 ml/min/1.73m2 | 腎臟功能剩正常人15%以下,若逐漸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水份,則必需準備與接受透析治療及腎臟移植 |
若發現健檢報告中出現紅字,還是建議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追蹤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