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常測量血壓,是固定測量一隻手,還是兩隻手都測呢?實際在醫界上,會要求兩隻手都要測量!只是落實的人很少,除了注意血壓變化,左右手之間的血壓差距也透漏著重要訊息,若雙手收縮壓差距過大,恐暗藏腦血管病變、失智等警訊。
為何兩手都需測量血壓?
一般血壓的標準值為收縮壓<120 mmHg、舒張壓<80 mmHg,甚至有人只關注收縮壓,但收縮壓、舒張壓之間的差距也是觀測身體狀況的指標,兩者都值得注意。
之所以希望大家兩隻手都要測量,第一個原因是雙手血壓往往不同,若剛好固定用血壓較低的那隻手測血壓,可能會讓自己忽略高血壓警訊。
第二個原因在於,若兩隻手的血壓差距極大,可能代表著健康警訊。國外研究發現,如果雙臂的收縮壓數值相差5毫米汞柱以上,心臟病、中風、早死的機率會隨之上升,差愈大風險愈大。
雙手血壓每差1毫米汞柱 中風機率增高2%!
當雙臂收縮壓每相差1毫米汞柱,未來10年死於心血血管疾病或中風的機率便會上升1~2%,即使當時沒有這些心血管疾病的人,發生這樣的現象也暗示這樣的風險在未來會愈來愈高。而當左右手的收縮壓差距大於20mmHg要非常小心,需注意血管堵塞或狹窄的風險。
怎麼測量血壓最準確?
很多人到醫院看病時,會順便量血壓,但通常到了醫院會較緊張,血壓會升高,因此較不準確。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血壓,並且測得準確的血壓,居家量測更重要。
台灣高血壓學會提出「722」,建議民眾在家量血壓時做到以下3點:
- 「7」連續7天量測
- 「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中風、心肌梗塞發病的高峰是清晨5點~早上10點,因此清晨量血壓較有意義,可反映夜間的血壓;另一個中風的危險時段是晚上,因此建議睡前也量一次血壓。
- 「2」每次量兩遍:兩次間隔1分鐘,再取平均值。
居家量測與一般標準不同
人在家裡通常比較放鬆,因此居家量測血壓的標準為:收縮壓135毫米汞柱,舒張壓85毫米汞柱,比一般的標準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略低。
最後,若是肥胖、高齡等高危險族群,最好遵循「722」每天早晚都測一次,才能更詳細地掌握血壓變化,提供專家做更精準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