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是一種中醫療法,能透過針灸不同的穴道,而達到不同的治療效果,但由來是什麼?到底什麼是針灸呢?
遠古時期就有針灸概念?
針灸顧名思義是以一個細細的金屬器材,刺進體內達到治療效果,其實早在遠古時期,原始人就會把一些骨頭或石頭磨成尖尖的形狀,形成「砭石」在身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起到緩解肌肉痠痛或不舒服的狀況。
直到現存最早的傳統中華醫學著作《黃帝內經》成書,才正式確立了一個針灸體系,當時的針灸醫師會帶著九種不同大小、形狀的針具,到處替大家行醫,而在現代大家最常看見的其中一種叫做「毫針」,是不鏽鋼材質,採拋棄式使用,所以不用擔心有感染的問題。
歐美地區也流行針灸 還能與西醫合併治療!
針灸不只在華人間盛行,在歐美地區也非常流行, WHO更在1996年就已經承認,針灸能有64項適應症,現在美國很多州的急診室,也設有針灸師、中醫師,而針灸與西醫最主要合併的療法,在於止痛、癌症化療後的副作用康復,與預防中風復發,希望能藉此減少止痛藥的使用。
而因應每個中醫師有不同的針法跟力道,針灸時不見得有痠麻脹的感覺,才是好的療效,只要能夠治好,就是一個好的針灸,當然這是一個專業的醫療行為,所以民眾千萬不要在家自行嘗試,必須交給合格的中醫師才可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