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大多數民眾已養成戴口罩與酒精消毒的習慣。但根據疾管署近期監測數據發現,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案例雖降低不少,但近日因急性腹瀉就醫的人數大增,多是因感染「諾羅病毒」造成的急性腸胃炎,偏偏酒精、乾式洗手液對諾羅病毒都沒有效,那麼到底該如何防範呢?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2/20到2/26)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1萬0783人次,其中大多是諾羅病毒感染所致。而諾羅病毒不分年齡層,不管是成人或兒童,只需要極少的病毒量即可能染病出現症狀,更容易發生群聚感染,通常是「一人得病,全家中鏢」。
諾羅病毒有何症狀?
對象族群 | 症狀 |
孩童 | 以嘔吐、水瀉為主,部分患者會發燒。 |
成人 | 以全身痠痛、頭痛、倦怠為主。 |
如何治療?
一旦感染諾羅病毒通常24-48小時後會發病,平均病程會維持2-3天,但沒症狀後可能還是具有傳染力,須特別留意。而諾羅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只能依靠支持性療法處理」,像是吃止痛藥、止吐藥、緩瀉劑撐過症狀不舒服的時期。
如何預防感染諾羅病毒?
因為諾羅病毒是透過「糞口傳染」,吃東西的時候一定會摘下口罩,尤其像是小朋友喜歡用手亂摸,食物一拿就往嘴巴塞,更容易感染。要防範諾羅病毒傳染,應注意以下四招才能有效預防!
- 吃飯前使用「肥皂」仔細洗手,就算用酒精或是乾洗手等消毒步驟,都無法完全殺掉諾羅病毒。
- 使用乾淨的餐具飲食
- 不要互相分食
- 使用漂白水消毒環境,靠酒精類消毒液完全沒有用。
最後,提醒民眾注意,諾羅病毒的傳染性極強,即使症狀完全緩解,病人仍有約兩天的傳播能力,只要家中有病人,務必將物品以漂白水徹底清潔。而因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與許多疾病類似,曾有腦膜炎、菌血症患者因誤診,而延誤治療的例子,因此只要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