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但實在提不起勁,有一百種不運動的理由,本文就來深入探討跟「運動」相關的議題,將好處通通告訴你。
運動的好處
運動不僅能身體長肌肉讓體態看起來好,心肺功能更會處於健康的狀態,人的小腿也有「人體第二個心臟」之稱,運動也能增強抵抗力、讓關節免於早期退化、讓腦部產生腦內啡,讓心情愉悅。根據研究也顯示當肌肉量越高,抵抗力就越好。
勞動不等於運動
既然運動有這麼多好處,為什麼人們還是不運動?有些從事營造業,搬磚頭、爬上爬下,甚至趕車的上班族,都認為日常的種種就算運動的一部分,但其實「勞動並不等於運動」。運動是一個規律性的訓練,可以讓身體調節;但勞動並無規律性,無法讓身體真正處於有氧運動的狀況。
一般人運動量要多少才夠?
一般為維持良好的心肺功能與體態,建議一週有五天能快走1800步,而運動都要達中等強度才算數,那在無監測器具的情況下,該怎麼定義運動的強度?以最簡單的定義來分,高等強度運動是需充分休息後才能正常溝通;中等強度運動是會喘、流汗,但還能緩慢溝通;輕強度運動則是都能正常溝通。
挑選適合自己的運動最重要
在規劃運動時,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做,做不到的事」,挑選適合自己的強度,才能持之以恆地做下去,像是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是較容易持續下去的運動,擁有自主權,才能自我調節、不受傷。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