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發生率、死亡人數仍不斷上升,像肝癌、乳癌、大腸癌等案例,都常發生在你我身邊,但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血液癌」,這癌症平常人不太會注意到,因為它的症狀比起實體癌來說,更多元、更難以預測,小到讓你誤以為只是小毛病,等到發現是癌症時,往往身體已遭受到極大破壞。
血癌是什麼?
多發性骨髓瘤在台灣血癌的好發率排名第三,當骨髓製造的「漿細胞」癌化後變成惡性細胞,這些細胞瘤就會聚集在骨髓中,並可能附著在骨髓外的硬骨上,因此稱為「多發性骨髓瘤」。
而「漿細胞」是人體中最強大的B細胞,可以釋放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幫助身體對抗病菌,當它被破壞就會失去功能,導致身體開始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
血癌徵兆「毛病小」易忽略!
同時出現3症狀要注意
- 貧血:易喘、易累、怕冷、蒼白,因為癌細胞破壞骨髓造血系統,而導致貧血。
- 骨質疏鬆:可能一轉身就會骨折,因為骨髓瘤會「吃」骨骼,造成骨質疏鬆。
- 脊椎壓迫性骨折:常常覺得腰痠背痛,因為病理性的骨質疏鬆引起骨折,讓不容易骨折的脊椎也受損。其餘骨折的位置若是在手臂、大腿骨、脊椎等比較長的骨頭,是多發性骨髓瘤的機率也很高。
- 腎功能異常:出現蛋白尿、水腫、腎功能下降,因為失去效用的免疫球蛋白(M蛋白)沈積在腎臟,造成腎功能下降。
- 免疫失調、免疫力變差:容易感冒、感冒容易變肺炎,或是一發燒就要燒一星期等,因為缺乏正常的免疫細胞,導致免疫力不足。
- 高血鈣症:容易疲勞、頭暈,因為吃骨骼而導致骨骼中的鈣質釋放到血液中,引起高血鈣症。
其中像是骨質疏鬆、免疫力變差、貧血、頭暈等症狀,都很容易被認為是單純的老化現象,但這些症狀卻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警訊」。醫師提醒,該疾病雖多好發於70歲以上的老年人,但30至40歲年輕族群也不算少見,基本上只要同時出現3種上述的症狀,就要特別注意,最好趕緊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