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的確像鹽酸一樣,那為什麼不會將胃壁侵蝕?為什麼又會有一疾病為「胃穿孔」?甚至有時會在糞便中看見食物原型呢?
胃酸為什麼不會侵蝕胃壁?
因為在胃的表面,存在著一種呈弱鹼性的黏液,其黏稠度很大,它覆蓋在胃的內表面,能防止鹽酸進入傷害胃黏膜,同時胃黏膜雖然物理性質上很脆弱,揉一揉可能就散了,但它的化學抵抗性很強,所以並不會被胃酸所侵蝕。
腸胃道與糖尿病、癌變有關?
但如果因長期壓力大、飲食不定時、熬夜、抽菸、喝酒,甚至服用抗發炎藥物,就會讓黏膜受傷,沒有黏膜的胃壁,碰到胃酸就會導致急性發炎,糜爛甚至潰瘍,久了就會穿孔。
甚至腸胃道黏膜變薄會影響到其他器官,有些學說研究指出,有些糖尿病、肝毒性的發生,都與胃腸道黏膜受損有關,並且若讓身體有反覆發炎的狀況,當新細胞長出來時,易發生病變產生癌症,因此,照顧好自身腸胃道黏膜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為何會在糞便中看到食物原型?
那麼,有人會好奇既然胃酸屬強酸,為什麼還會在糞便中,看見完整的食物原型,像是整條金針菇、玉米等,這樣吃下去還有效嗎?其實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主要作用為促進腸子蠕動,並不是提供特殊的營養素,因此,排出未消化的纖維質不必太在意。
當然也有可能為別種狀況,例如:患有腸躁症、吃飯狼吞虎嚥,這樣容易讓腸子蠕動過快,導致在糞便中看見食物原型。本來這些食物應停留在腸胃道一段時間,讓它好好消化吸收才對。
最後,若腸道有長期發炎的狀況,因為腸道黏膜受損、血液循環不佳,就不易將營養素好好分解吸收,只是將食物排空,所以也容易看到食物原型排泄出來。建議民眾能觀察自己的飲食與糞便狀況,若吃到不難消化的食物,卻時常在糞便中看到食物原型,那就得就醫做適度的檢查,釐清病因讓自己安心也好。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