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戴口罩」的宣導口號,相信大家都聽膩了!但在疫情嚴峻期又顯得格外重要,洗手絕對不是有沾水就好,選對清潔用品也很重要,你知道肥皂、抗菌洗手液哪個抗菌力較好嗎?洗手該洗多久?哪些時候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呢?
肥皂、抗菌洗手液
哪個抗菌力好?
大家直覺會認為「抗菌」洗手液,抗菌效果較好,但大部分抗菌洗手液中添加的成分「氯己定」已經被證實沒有辦法殺死新型冠狀病毒,所以對預防流感、武漢肺炎來說,它只有肥皂的洗手效果,但的確可以減少其他病菌的感染。
而肥皂雖然完全沒有殺菌的效果,但可以把手上包著病菌的飛沫、其他污染物給洗乾淨,反而可以讓手上的菌叢減少。另外,酒精、乾洗手較建議在外面應急用,或是消毒物品時使用。
正確洗手步驟

正確的洗手步驟,能讓病菌徹底洗淨。
內:搓揉手心
外:搓揉手背
夾:搓揉指縫
弓:搓揉指背與指節
大:搓揉大拇指及虎口
立:搓揉指尖
腕:搓揉至手腕
洗手該洗多久呢?
濕洗手應洗40~60秒,乾洗手則應洗20~30秒,且洗完手記得擦乾。研究顯示沒把手擦乾,反而會產生更多細菌。另外,戴飾品指甲縫隙特別容易藏汙納垢,因此最好不要留指甲拿下飾品,平時可用軟毛刷清潔指甲縫。
哪些時候一定要用肥皂洗手?
吃飯前:避免手部細菌吃進肚子。
如廁後:糞便帶有許多細菌,尤其小孩子更須注意。一般家庭可考慮使用免治馬桶,相對來說較衛生安全。打噴嚏、咳嗽手沾上分泌物,揉眼、撚鼻子、口腔黏膜前後也須洗手。
從戶外回家後:公共場所多數人來去,最容易成為病菌傳遞的場所,尤其是從醫院回來更須注意。
料理食物前:先洗手再開始處理食材;而處理食材也有順序,先切水果,再切蔬菜,最後再處理肉類與魚類,如此可以避免蔬果沾到細菌。
最後,儘管防疫在家也要記得勤洗手,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容易被忽略的是「接觸傳染」,「沒有洗手,摸了口罩,摸了桌子,再去摸鼻子、嘴巴、眼睛,病菌就很容易從這邊侵入。」
更多文章:
疫情升溫不敢回大醫院拿藥?慢性病患者別擔心!這麼做就能輕鬆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