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藝人王力宏的八卦鬧得沸沸揚揚,內幕不斷被爆出,其中王的前妻更指出他有「自戀型人格」,引起民眾不少討論,到底什麼是自戀型人格?讓本文帶您了解。
自戀型人格是精神病嗎?
「自戀型人格」算在精神疾病中的一個分類,臨床心理師解釋:「雖然每個人都有個性,但自戀型人格是很極端,極度『自我為中心偏向』人格障礙,偏離所處社會的期待的。」
自戀型人格主要會表現出兩大特點:
- 1.過度自我中心:自己想法最特別,不容易認同別人想法,如果別人不一樣就會批評、攻擊別人、或是不嘗試傾聽別人的想法,把別人看得很低。
- 2.過度尋求關注:用別人肯定、稱讚來支撐自己的自尊。
一切都是對方的錯 缺乏同理心
自戀性人格因為自信心脆弱、自我認同非常薄弱,沒辦法自己肯定自己,對於他人的批評非常敏感。這類人格為了保護內在玻璃心,所以反過頭攻擊別人,讓社會大眾覺得是別人問題,又同時很重視自己的形象,持嘗試透過尋求外界認可來肯定自己。因為只感受到自己需求,這樣人格比較缺乏自我認同、同理心。
為何會產生自戀型人格?
除了先天基因、遺傳會有影響,後天的影響較明顯,包括家庭教養、成長背景最能影響人格發展。例如父母過度保護,讓小孩從小很少碰觸挫折,或是只要犯錯父母都會幫忙收拾殘局,這樣孩子就很難從挫折中學習,變得挫折忍受度很差,只能接受自己是完美的,無法接受失敗。
兩大方向 可初判自戀型人格
以致成長以後,自戀型人格會只重視自己的需求,做很多事情都是為了他的需求,不會體貼別人,通常自戀型人格可能隱藏在社會當中,需要長期的觀察才看得出來,一般民眾可以從兩大方向身邊是否有類似此人格:
- 職場關係:在討論公事上很難跟其他人妥協,只想用自己方式完成、會想控制別人的想法、不能接受別人的想法跟自己不一樣、無法因別人需求而妥協。
- 親密關係:在生活瑣事的決策上,例如問對方晚上要吃什麼?對方都會故意不講,因為他會覺得別人要來主動問自己,如果你跟他想的不一樣,他會覺得不開心,可能是生悶氣、拐彎抹角罵人或是直接抱怨。
人格代表一個人的個性,人格障礙症是一個持續性、長期、共處的一個過程,因此人格特質通常是隱藏著,主動就醫的機率也不高,都是由家人、朋友尋求專業的診治,但人格的診斷其實很難治療,建議還是由醫師診斷,不要隨意替他人貼上xxx人格的標籤。
而臨床上雖會透過藥物與心理諮商來治療,不過治癒的機率相當低,需要長期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