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在2019年遭冠狀肺炎病毒所侵襲,病毒不斷變化,發病症狀也不盡相同,這時有些人會聯想到,病毒會致病、細菌也會致病,那這兩者間到底有何差異?
細菌與病毒的差異

大家可以試著想像,細菌像是單一個細胞體,可單獨存活在自然界中,但是病毒不一樣,病毒的體積比細菌小得多,它的結構非常單純,幾乎只有它複製的一些遺傳物質,例如DNA或RNA。
以整個生命體來看的話,有些人認為「病毒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生命」,因為它沒有辦法單獨存活在外界,需寄生到宿主身上才有辦法擁有部分生命的徵象。
細菌與病毒是如何讓人生病的?
細菌到了體內之後,會利用人體的養分不斷複製,這麼一來細菌就會越來越多,這時就會對原有的細胞造成傷害,進而產生病徵;而病毒則是會先附著在人體內的細胞上面,接著它會把遺傳物質注射到細胞內,讓遺傳物質跟原有的細胞核結合在一起,產生更多新的病毒。
抗生素能拿來殺細菌跟病毒嗎?
因細菌就是不斷複製自己,以醫學上有很多武器可以攻擊細菌,例如抗生素,那抗生素能拿來殺病毒嗎?答案是不能,但目前聽到的一些抗病毒藥物不是不存在,而是這些抗病毒藥物基本上,無法像抗生素一樣,可以對付這麼多細菌。
通常一種抗生素,可以對付不同種類的細菌,但抗病毒藥物幾乎只能針對某一類的病毒,且常常會失敗,以最常見的例子舉例,像要對抗愛滋病毒(HIV),需使用不同種的抗病毒藥物,結合在一起做治療。
病毒突變與疫苗研究
病毒比細菌容易突變,因病毒寄生到人體後,會利用人類的遺傳因子跟細胞,來製造病毒,當製造過程中產生錯誤,就稱為「突變」。
為什麼要打疫苗呢?
主要是刺激自己的免疫力,去攻擊病毒,所以治療病毒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其實是需要靠自己的免疫力去把病毒清除,而不是使用藥物。所以說老人或者有一些慢性疾病、免疫方面的患者,因本身免疫力不夠強的狀況下,就容易被病毒攻擊,反之,年輕人與小孩子則是每天都在面對不同的病菌,以自身的免疫力就能好好地對抗。
保持自己的免疫力,維持一個正常的健康作息、維持健康的狀況,才是對抗病毒最好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