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的曆法,其節氣「芒種」為什麼如此命名?因為在這個時節要趕快去播種,一些穀類、黍類,夏播的植物,如果超過時節沒有播種的話,就很難生成了。所以古代農民有一句話說道,「芒種忙忙種,一過白白種」,而「芒種」在古代也有「忙種」的意思。
端午掛艾草習俗
除了避邪還為了這個?
過了節氣芒種後,降雨量會大幅增加,空氣中會變得較潮濕,此時物品就容易發霉,變成現在常說的霉雨,而也因為靠近梅子成熟的季節,也有另外一個稱呼為「梅雨」。
在這個又濕又熱的季節裡,蚊蟲、螞蟻會大量滋長,進而帶動一些疾病的傳播,所以五月在古時稱為「百毒之月」,端午節時掛昌蒲、艾草習俗,除了驅邪外,也是為了避蟲。
濕氣、熱氣旺盛 易懶散、疲乏
在濕氣、熱氣都很旺盛的季節,邪氣跑到體內,很容易造成疲乏、神疲乏力變得很懶散,古人就以一句「芒種夏日天,走路要人牽」,表示大家在這個時節容易懶惰,可以多活動筋骨,流點汗幫助氣血循環。
中醫2方法去濕氣、疲乏感
對此症狀,中醫有個很有名的藥劑,叫做「藿香正氣散」,典故由來是在清朝時,當時的太醫都會在御藥房內,預煮一些藿香正氣水,宮內的人有類似狀況的時候,就會去領一些飲用,起到去濕氣,改善神疲乏力的症狀。
另外,要推薦給大家的是「藥浴」,在現代可能較少聽到這個名詞,但其實在中國記載中,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屈原曾在詩裡面提到,「浴蘭湯兮、沐芳華」,之中的沐蘭湯指的就是今日所說的中藥藥浴。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器官,將藥材泡在水中,讓皮膚直接吸收中藥藥性,除了方便外,也可以起到快速養生的作用。而中藥藥浴中最有名的為「五枝湯」,使用了槐枝、桃枝、梅枝、桑枝、柳枝的嫩枝,並配合蓖麻葉,將這些藥材包起來後,泡在水裡面煮滾後,就能讓身體去做藥浴,古書記載五枝湯有許多功效,如:治香港腳、風濕疼痛,甚至有些會加入一些豬膽汁,拿來泡小朋友的臍帶傷口。
最後,要提醒大家夏天雖炎熱,還是要盡量避免直接洗冷水澡,因為冷水有時候會刺激筋骨,阻礙氣血運行。所以節氣芒種要慎防梅雨,防濕氣、多活動,大家記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