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的曆法,其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要防寒濕,因天氣常會有陰雨綿綿、突發性小雨的狀況,在這個濕冷的天氣裡,要特別注意地面上的溼氣跟寒氣,容易從腳底進入到體內。
須注意下身保暖
俗話說「寒從腳起、濕從下入」,以中醫老祖宗的智慧,在這個季節穿衣方式需「下厚上薄」,要特別注意下半身的保暖。
按壓穴道風市 增血液循環
現在就教大家一個穴道「風市」,藉此達到保暖下身的功效。
風市穴道找法

將手平放在大腿正中央,以中指尖對著大腿區域,這個穴道就是「風市」
按摩方式
以穴道「風市」做為開端,用手逐步往下從小腿、腳底去搓揉,每天只要搓揉15分鐘,可增加血液循環溫暖雙腳,也可刺激到腳底發起的穴道經絡,是一個天然簡單的養生方法。
節氣「雨水」如何食補?
可以吃當季的蔬菜「茼蒿」,又叫做「春菊」還有個俗稱叫「皇帝菜」,它是非常營養的,但本身具有一股揮發性的味道,有些人較不喜愛,但這揮發的味道在古書內有被記載能行氣寬胸,調整疏通腸胃,讓整個氣血運轉更為順暢。
食用方式
最常見的是拿它來煮火鍋,或是打成泥飲用,也有人做成涼拌,客家人也常與蝦米、香菇爆香做成鹹湯圓。
所以24節氣中的「雨水」要記得防寒濕,保暖下身避免濕氣入身,大家記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