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的曆法,其在節氣「小滿」,一些農作物會逐漸生長,但尚未成熟到可以收穫,所以稱之為「小滿」。而除了之前夏日的暑氣外,雨水會漸漸增加,因此古代的農民曾有一句話「大落大滿、小落小滿」,意旨降雨豐盛農作物會較豐收;相對的不豐盛則可能有欠收的現象。
節氣小滿當除濕 中醫將濕氣分兩種
古人說「小滿當除濕」,在中醫想法中將濕氣分為外濕跟內濕,外濕指的是外在環境,比如天氣潮濕、常下雨,就會處在一個濕度很高的環境,此時空氣中的濕邪就可能侵犯人體,形成外濕的邪氣。
內濕則是體內代謝所造成,其腸胃是負責代謝身體水分,運輸痰濕、痰飲的一個器官,當脾胃不好,就容易有濕氣卡在體內,兩者相互影響,造成惡性循環。有一句古話說道「千金難買六月潟」,這個「潟」是「疏通」並非拉肚子的意思,意旨如果你的腸胃在六月份時,都沒有被濕氣所影響,才是一個最好的狀態。
如何去濕?
大麥粥
食補方面推薦一個食材為「大麥」,大麥在本草綱目內,紀載為味甘、性涼可舒緩腸胃不適,將它煮成清淡的大麥粥,一周吃個幾次能幫助調補、溫補,驅散濕氣,改善腸胃負擔。相傳古代乾隆皇帝在江蘇的時候,也是靠大麥粥改善腸胃狀況,還讓江蘇的大麥粥成為一個特產呢。
薑棗茶
除了大麥粥以外,辣的東西也能驅散腸胃濕氣,像是辣椒、花椒、乾薑,這些辛辣的藥材本身有揮發的作用,食用後流汗就能逼出體內濕氣。而吃辣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四川,因為四川是一個盆地的環境,所以空氣中、大氣中的一些濕氣,很容易聚集在當地不會發散。所以自古以來四川人習慣吃較辛辣的食物,藉此驅散濕氣,後來才演變成有名的四川麻辣鍋。
但在台灣不一定要吃到,這麼重口味的麻辣鍋,取而代之可以選擇較折衷的像是「薑棗茶」,作法為將生薑切片,取兩片切絲,再加入五個紅棗,在平常飲用就能有效驅散腸胃濕氣,提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