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的曆法,而「立春」是一年之中第一個節氣,中醫養生常提到,要順應整個大地萬物的走向,然後去配合它達到一個補養的動作,所以古人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而春天就是陽氣正在萌芽的時候。
春天須注意百病之長風邪
在陽氣初萌芽時,需保護好才能接著一整年的循環,那在春天最需要注意的是「風邪」,風邪在中醫想法中是百病之長,容易從後頸有穴道的地方進去,進而造成皮膚癢、皮膚病,或是造成頭痛等症狀。
如何保養?驅散風邪

古代醫家有個簡單的方式,就是「多梳頭」,梳頭並不是單純的梳頭,而是藉由梳的過程中刺激在後頸上的穴道,後頸上有兩個穴道,分別為風府、風池。
風府穴
在後頸髮際線往上大概一個指頭寬,摸摸看會發現有凹陷感,就是枕骨的底下,按下去酸酸的就是囉。
風池穴
在風府左右兩邊各一指頭寬的地方,有兩個左右對稱的穴道,就是風池穴。
這兩個穴道都很容易被邪氣跑進去,造成頭痛、感冒不舒服,在古代也曾說「神仙也怕腦後風」,意思連神仙都怕邪氣跑進去作亂,所以真的要特別注意後頸的保暖。
立春如何保健養生?

因為要特別注重生長中的陽氣,在飲食方面可以吃些當令的食物,且有發散的功能,像是香菜、芹菜、黃豆芽、洋蔥,都有生長冒出來的感覺,剛好也配合著冒出來的陽氣,是一個非常當令的食補。
另外,正在發散的時候,要少吃辣跟酸的東西,第一個辣會刺激到整個身體,會刺激到體內較弱小的陽氣,而酸的食物在中醫想法中,認為它有一個收斂收隱的感覺,會讓整個陽氣被框住、影響生長,像是烏梅、橘子都需適量,不能吃太多,不然會影響到整個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