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日常中,常聽到按壓什麼穴道可以舒緩某種症狀,或是針灸在上頭可以讓血液更循環,但「穴道」本身是什麼?為什麼中醫能透過穴道治療呢?
什麼是穴道?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穴道是本身氣血容易聚集、出入的地方,且身體有所謂的「十二經絡」,在經絡中同樣會有氣跟血在其中運行,就好比高速公路,而穴道就是交流道。
身體一共有幾條穴道?
身體的穴道總共有12條,十二正經加上身體前面的任脈、背面的督脈,加起來總共14條經絡,在這些經絡上則有361個穴道,而這些穴道都能做針灸的動作,只是有些穴道較隱密或針灸起來會較疼痛,所以每個中醫師會有不同的治療想法。
除了這361個穴道以外,還有另一套系統叫做「經外奇穴」,雖說它不在十四經絡裡面,但治療起來還是十分有效,像是由一名董醫師所發明的「董氏奇穴」,或是由來十分可愛的「阿是穴」,是因為身體某個地方,按壓下去會讓人「啊」一聲而取名。
穴道在現代醫學如何解釋?
穴道從現在的西醫來看,還沒有辦法做完美的解釋,但目前有一解釋是,穴道是位於人體肌肉跟肌肉之間,主要透過刺激肌肉間的筋膜,而達到協調身體肌肉的張力,放鬆肌肉、讓肌肉恢復彈性,也可以控制一些細胞電位,進而改善內分泌。
筋膜系統目前在歐美也非常夯,甚至很多西醫把它當成是身體的新器官,而中醫除了用針灸去刺激穴道外,也會用手指、指節,甚至是筆桿去刺激穴位,都可以起到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