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若在私密處摸到凸起物且伴隨疼痛感,讓妳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十分痛苦難耐,相信一定會相當緊張,因為不確定那凸起物,是毛囊炎?還是單純長痘痘?甚至也可能是「巴氏腺囊腫」,但什麼是巴氏腺囊腫?該怎麼加以判別呢?請接著看下去吧。
什麼是巴氏腺?
巴氏腺位在女性會陰部兩側,它是細細的腺管,腺管的開口在小陰唇內側,功能是引流分泌物,而巴氏腺體所分泌的正是幫助性行為順利進行的天然潤滑液,在受到性刺激時分泌。
造成囊腫的原因?
巴氏腺囊腫不容易發生,其發生與女性抵抗力下降最有關,或者是久坐、熬夜、工作壓力大、塞車、憋尿、清潔不當、緊身牛仔褲,私密處悶不通風、日常清潔、貼身衣物清潔、性行為等,都有可能引起細菌感染化膿。巴氏腺囊腫如同骨盆腔受到細菌感染發炎,會連帶造成輸卵管阻塞的道理,巴氏腺如果受到細菌感染,同樣會阻塞,讓巴氏腺內的分泌物無處排出,開始累積、腫大,進而變成巴氏腺囊腫。
巴氏腺囊腫位置
巴氏腺囊腫位於會陰部的兩側,因此腫脹會長在兩側,如為其他部位可能為毛囊炎或其他問題。

巴氏腺囊腫會自然好嗎?
巴氏腺囊腫是種發炎反應,依照阻塞狀況、感染程度、病程進展不同,嚴重度也有所差異,有人摸到腫塊,但不痛;有人輕微疼痛;也有人的巴氏腺囊腫不斷腫大,甚至化膿、發燒、疼痛難耐,如果已經到了這個程度,巴氏腺囊腫自己好的機率就微乎其微。
若是輕微的巴氏腺囊腫,可透過溫水坐浴的方式,每次坐浴約十分鐘(一日坐浴三次),大約四至五天會緩解,如巴氏腺囊腫消不掉,建議就醫處置。
就醫後,西醫方面醫生會依照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處置方法,可能為巴氏腺囊腫藥膏治療、巴氏腺囊腫抗生素治療,或巴氏腺囊腫手術治療。
以中醫觀點來看,巴氏腺囊腫與體質濕熱有密切關聯,臨床上病人未形成囊腫前,多以白帶、分泌物量多顏色偏黃、異味重、小便灼熱感、局部搔癢症表現,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可能於悶久時,細菌趁勢而入,提高感染機會。透過中醫調理,改善體質和生活型態,調理一至兩周穩定後,一方面不容易誘發巴氏腺囊腫,若已發生也不容易再次發作。
如何預防?
如同陰道發炎,只要改善幾個生活習慣,預防巴氏腺囊腫並不是問題,以下提供幾個作法給大家:
- 穿著通風(寬鬆褲子、裙裝)
- 性行為前後確實清潔(自己、伴侶)
- 使用衛生棉時勤勞更換
- 避免過度摩擦
- 避免久坐、熬夜
但也要提醒各位,過度清潔私密處,會破壞陰部的菌叢,讓感染變得更嚴重,建議初期先就醫將感染症狀緩下來。若是囊腫破裂後,也要進行護理,保持私密處乾爽,避免滋生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