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的健康度跟社交焦慮感相關嗎?根據研究較常吃發酵食物,例如:優酪乳、泡菜、味噌等等的人,腸胃道相對健康,且在與人接觸、往來時也較不會產生焦慮感,這也證實了腸道跟人的情緒有很大的關聯性。
有一名中年婦女,帶著自己就讀國三的兒子前往腸胃科看診,醫生問診過程中婦女不斷碎念,「醫生阿!我兒子是不是便秘」、「我兒子整天在廁所待很久」、「整天喊肚子痛」等等,殊不知醫生診斷完,兒子的腸胃狀況並不嚴重,倒是婦女本人被醫生診斷為「典型腸躁症」患者。
什麼是腸躁症?
腸躁症是一個症狀,並非是疾病或病態性問題,而是功能上出問題,常見的症狀會有便秘、拉肚子,或是便祕拉肚子交替混合型,更合併肚子不舒服、疼痛,通常疼痛感會在排解乾淨後消除。
什麼會誘發發作?
目前還找不出確切病因,但醫界一般認為情緒和壓力是誘發和惡化的因素,太過於操心、焦慮、緊張等等都會導致腸躁症,或是免疫問題,季節變化時發生。
須注意什麼?
在飲食上掌握定食定量的原則,吃進最適合自己的份量,才不會造成腸胃負擔,心情上要放輕鬆,辨認自己的壓力來源,找到辦法紓解或調整,泡澡、聽音樂等,心情放鬆腸胃才不會跟著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