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將重心擺在工作,時常忘了時間、忘了休息,更忽略了自己的健康,且你可能正籠罩在過度的壓力之下而不自知。那要怎麼樣評估自己是否工作過度了呢?以下就帶大家了解,「過勞」會引發哪些疾病與症狀,以及該如何預防跟評估吧。
「過勞」的定義
「過勞」是一種身心耗弱狀態,乃是長期處在高度心理壓力之下的壓力反應。當長期處在過度壓力下,系統會無法正常運作,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正常,但其實已逐漸對外在刺激產生疲乏,同時身體開始產生病理變化。
其「過勞死」一字,其實來自於日文,因為在日本傳統的價值觀下,容易超時工作、加班過度,也因此每年過勞死的人數相當可觀,這也引起國內外不小的關注。而事實上,台灣等亞洲國家,也都存在超時工作或責任制的影子,過去工程師或物流業司機、遊覽車司機,爆肝猝死的新聞並不少見。
過勞會引起什麼疾病?
而一般所謂的『過勞』並非醫學名詞,在醫學上的正式名稱是『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委員會」(CSDH) 2008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工作壓力和冠狀心臟疾病的相關性已超過50%;而歐盟相關研究推估,因為職業原因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比例為5%到10%;丹麥2003年研究推估,職業原因引發缺血性心臟疾病,在男性為17%,女性為22%。依據這些研究數據,大致可看出職場上的工作壓力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關聯性。
過勞除了會引起心血管疾病外,也會使免疫功能低下,與慢性疲勞症候群。
1.腦中風
目前雖然沒有研究,可以證明過勞會引起中風。但是面對壓力,體內腎上腺素上升,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容易間接促使高血壓病人發生腦中風。
2.心血管疾病
身體一遇到壓力,交感神經興奮,血液會變得濃稠、易阻塞,易發生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心血管疾病。日本富山醫藥大學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每天工作超過11小時的人,罹患心臟病的危險是每天工作7~9小時者的2.44倍,而且工時愈長,危險愈高。
3.免疫功能下降
壓力會促使體內的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分泌,淋巴球的數量減少,人的抵抗力減低,常會出現感冒數週好不了,嘴破等症狀。
4.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指的是疲倦、覺得睡不飽、四肢痠痛、胸悶、心悸,卻檢查不出身體那裡生病了,且有一半的人,疲倦是查不出病因的。
而過度疲倦除了會產生上述的症狀,也可能會有貧血、甲狀腺異常、糖尿病、肝病、憂鬱等疾病。一旦覺得疲累,即使充分休息,睡覺也補不回來,甚至思考無法集中,影響白天工作表現,就要當心會不會累出病來。
哪些是易過勞死的高風險族群?
勞動部針對工作型態之工作負荷,提出以下6種,易過勞死的高風險族群:
- 1.不規律的工作
- 2.工時長的工作
- 3.經常出差(時差)
- 4.輪班或夜班工作
- 5.作業環境是否有異常溫度、噪音、時差
- 6.伴隨精神緊張的工作
如何檢測自己有沒有「過勞」的現象?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製作了一本《過勞自我預防手冊》,勞工朋友們可自我檢視評斷,如果符合過勞的12項徵兆,應盡早找出造成過勞的原因加以改善,如果必要記得尋求醫師的協助:
- 經常感到疲倦、健忘。
- 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 肩部和頸部僵直發麻。
- 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 為小事煩躁和生氣。
- 經常頭痛和胸悶。
-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 體重突然變化大。
- 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 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 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 近常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如何改善預防?
若要有效預防、改善過勞的情況發生,最好的因應方式就是有效管理自己的壓力,並讓自己擁有平衡的工作與生活,預防三高、定期做健康檢查,才是因應過勞的最好方式。以下針對過勞的預防提供您3個建議:
- 1.尊重上下班的時間,把工作與休息切割開來,獲得充分的休息。
- 2.規律運動,每週至少3次以上、持續運動30分鐘,不僅能為身體補充氧氣、加強心肺功能、減緩疲勞狀態,還能幫助減壓。
- 3.平時注意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安排定期健康檢查。
如果察覺到身體疲勞狀態持續未獲得改善,應儘早尋求醫師諮詢,否則因為忙碌而忽略自己身體的健康,使長期潛在的重大問題突然在一天爆發,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