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與男性生殖系統相關的疾病,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攝護腺癌、膀胱癌等,但今天要讓大家了解「睪丸癌」這個病症,因為它好發於15-35歲的育齡男性,在治療上還需考量到其生育能力,且睪丸癌初期症狀較不明顯,也要特別注意。
5招自我觀察睪丸癌徵兆
雖然睪丸癌發生率相對較低,但仍不可不慎,早期睪丸癌唯一能夠自我察覺的臨床症狀是「無痛性的睪丸腫塊」。
- 摸得到睪丸內有硬塊,初期不會疼痛,但會逐漸增大。
- 因睪丸內腫瘤變大,導致睪丸形狀變的不規則且突出。
- 睪丸觸感變堅硬,按壓下去無彈性、無痛感。
- 感到睪丸重量變重且明顯下垂。
- 下腹部產生垂墜和拉扯感。
摸到硬塊就是睪丸癌嗎?
雖然最常見的睪丸癌症狀是摸到無痛性硬塊,但不代表摸到睪丸有腫塊就一定是癌症,像是副睪或睪丸發炎、睪丸扭轉、疝氣、精索靜脈曲張、陰囊積水,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睪丸腫塊。
睪丸癌治療會影響性功能與生育能力嗎?
患者在切除腫瘤後,還需要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甚至兩者合併使用,但生殖細胞生長速度快,深受藥物毒性影響,大量放射線更可能影響細胞、讓細胞壞死,因此化療後1到2年、放療後1年,可能都沒有精蟲、也不建議受孕。
此外,睪丸癌病人的精蟲數量、活動力和形狀都較差,受孕率本就偏低,即使只拿掉一側睪丸、剩下健康的另一側又受化放療影響,更不容易受孕,因此建議手術後、化放療前先凍精保留「生」機。
醫生表示,雖說多數人是不會受到影響的,但若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會建議先將其精子冷凍起來。最後提醒民眾,如有不適請盡速就醫,請專業醫師進行診斷和治療,若患有隱睪症或是曾有睪丸癌家族病史者更是危險因子,更應多注意自身情況。
來源:石•攝•性•也 泌尿科 陳鈺昕醫師 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