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有過暈眩、眼睛前突然一片黑矇的狀況嗎?大多數人遇到此狀況,都認為僅是過度疲勞或眼睛不好所造成,導致延誤就醫。長期有這樣的症狀,應警覺自己身體出了異狀,盡速就醫檢查才是。
因為出現這樣的症狀,有可能跟「頸動脈狹窄」有關,在我們頸部的兩側各有一條頸動脈,頸動脈是負責供應頭頸部血液最主要的動脈。若是因為斑塊鈣化堆積在頸動脈血管內,就像水管堵塞一樣,水流量減少如同血流量減少,使得腦部無法獲得足量的含氧血供應,只要短短幾分鐘,腦細胞就會缺氧壞死,這就是所謂的「缺血性中風」。而眼動脈也是頸動脈的分支之一,因此當頸動脈變得狹窄、血流減少時,就會表現出眼睛黑矇的現象。
頸動脈狹窄初期難發覺?
頸動脈狹窄在初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但長期下來讓血流量不斷降低,就會讓大腦缺血,當腦部缺血愈來愈嚴重,輕度患者就會感到暈眩、反應差、注意力不集中。重則會出現各種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腦中風的症狀,像是突然肢體麻木無力、說不出話或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單眼或雙眼看不見、失去平衡等。
哪些是高風險族群?
- 年紀大於60歲
- 三高族群
- 患頸部癌症者
- 先天性遺傳疾病
頸動脈狹窄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顯著關聯,因此通常頸動脈狹窄的患者年紀都在60歲以上,且男性罹患機率較高,占了八成之多,女性比例較少,是因為女性荷爾蒙能對血管內皮細胞提供一些保護作用,讓女性較不容易產生血管粥狀硬化。
此外,患有三高的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仍是高風險族群,因為高血壓對血管造成過大的壓力,血管較容易受傷;高血糖則會弱化身體代謝脂肪的能力;高血脂患者往往有更多膽固醇聚集成斑塊,這些都增加血管粥狀硬化及狹窄的可能性。抽菸亦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危險因子,香菸裡的有害物質會傷害血管內層組織,使血管問題更加惡化。
還有一類患者因為罹患頭頸部癌症,接受大劑量的放射治療,進而導致頸部血管的狹窄。先天性遺傳疾病也可能會增加血管病變的機會。
最後建議大家,如果本身不具有危險因子,可以在60歲之後每年固定進行頸動脈超音波篩檢。如果本身有三高、又有抽菸習慣,建議從50歲就開始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看看是否有頸動脈狹窄的狀況;若曾出現眼睛黑曚、視力模糊、暈眩等症狀,要盡快就醫,才能及早治療,降低中風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