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天後,日照時間拉長,只要一出門就會曬到大太陽,且受全球氣候的影響,氣溫飆升外,紫外線照射也越趨強烈,許多民眾只要出門無不卯起來擦防曬乳,除了怕曬傷外,更怕的是曬黑、肌膚暗沉的問題,網路上曾有文章指出,吃光敏感食物會容易讓皮膚曬黑,是真的嗎?
光過敏皮膚炎
有些人只要曬到太陽,就會引起全身脫皮、紅腫、潰爛,熱、痛,起小水泡甚至是大範圍的過敏反應,其實這就是「光過敏皮膚炎」,又稱「日光性皮膚炎」,會有這樣的皮膚炎,通常是因為受到食物、藥物的影響而變得敏感,易受光線刺激,稍微曬到太陽,皮膚就會釋放組織胺之類的神經傳導物質,而出現發炎反應。
吃光敏感植物易曬黑?
有一類蔬果屬光敏感植物,裡頭含有感光性成分呋喃香豆素,會容易讓皮膚變黑,像是芹菜、檸檬、葡萄柚、紅蘿蔔等都有,不過要吃到會誘發光敏感的量較困難,通常是本身就有過敏體質或皮膚本身有疾病的人較易發作。換句話說,日常的飲食方式不需要過度擔心,吃了會變黑;而當過度使用或有接觸,未清洗乾淨又照射到紫外線,尤其是紫外線UVA時,就會產生較深沉的色素沉澱。
出門除了要撐傘、擦防曬、躲避在陰暗處外,其實吃東西也能預防曬傷,先前有研究指出吃葡萄能防曬傷,因為葡萄中含有的類黃酮,可以保護皮膚細胞免於因照射而受傷,另外多吃些深色蔬菜,也因為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幫助保護皮膚細胞及避免受紫外線傷害,但當然如果出外沒做好防曬工作,還是容易曬傷。
藥物引起的光敏感
除了食物之外,有些藥物也會引起光敏感,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資料,又可分為光毒性(phototoxic)及光過敏性(photoallergic)兩種,光敏感藥物因藥理機轉讓皮膚對光更為敏感,經吸收紫外線後引起光毒性,造成皮膚損傷出現類似嚴重曬傷症狀如水泡、脫皮等。光過敏性以皮膚炎為主,與個人免疫反應有關,像是有免疫疾病的特異體質患者,就容易出現光過敏反應,除了引發像曬傷症狀外,甚或可能蔓延到其他未曝曬部位,嚴重者可能導致全身性皮膚病變。
特徵 | 光毒性反應 | 光過敏性反應 |
發生率 | 高 | 低 |
引起光敏感所需劑量 | 大 | 小 |
日曬後作用時間 | 數分鐘~數小時 | 24~72小時 |
發生部位 | 日曬部位 | 除了日曬部位外可能蔓延到其他未曝曬部位 |
臨床特徵 | 嚴重曬傷如水泡、脫皮 | 皮膚炎,嚴重可能出現類似史蒂芬強森症候群(皮膚廣泛性脫落、壞死、黏膜糜爛等) |
對象 | 任何人 | 過敏體質者 |
而根據醫學文獻,以下幾種藥物為較常引起光敏感反應的藥物。
藥物類別 | 適應症 |
fluoroquinolones類抗生素 (如levofloxacin、ciprofloxacin) | 如慢性支氣管炎、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 |
tetracyclines類抗生素 (如doxycycline、tetracycline) | 如肺炎、支氣管炎、扁桃腺炎等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 (如ibuprofen、diclofenac) | 如慢性關節風濕痛、神經痛、關節或關節周圍疾患之消炎及鎮痛等 |
利尿劑 (如furosemide、hydrochlorothiazide) | 如利尿、高血壓等 |
口服A酸 (如isotretinoin、acitretin) | 如嚴重痤瘡、嚴重性牛皮癬、皮膚角化症等 |
sulfonylurea類降血糖劑 (如glipizide、glyburide) | 糖尿病 |
statins類降膽固醇藥 (如atorvastatin、fluvastatin) | 如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等 |
抗黴菌藥物 (如itraconazole、griseofulvin) | 如全身性或深部黴菌感染、甲癬、髮癬等 |
如何預防藥物引起的光敏感反應,洪俊彬藥師提供下列建議:
做好防曬措施:
服用易引起光敏感藥物時,外出應做好防曬措施,特別是上午10:00至下午16:00之間在戶外活動,可穿著長袖衣物、戴帽子、陽傘等遮蔽物,也可塗抹防曬品減少紫外線吸收。
補充足夠水分:
以體重70公斤為例,每天約須補充2000~2500cc的水,以每次300~500cc分次攝取為宜。
提醒民眾,若曾有光敏感反應之病史,應主動告知醫師,以便調整藥品品項、劑量。若正在服用上述抗生素、消炎止痛、降血糖、降膽固醇等藥物時,需特別做好防曬措施,並考慮盡量於夜間服用,並注意是否發生光敏感反應。若發現皮膚出現前述反應,應立即回診就醫。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