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可望「降級不解封」,但還是有不少民眾擔心,微解封後會帶來新一波的疫情,尤其病毒不只會從口沫傳播,還可能透過糞便感染,台北市近期針對汙水下水道共做了36次檢測,其中3次有發現新冠肺炎病毒的RNA(核糖核酸),表示病毒可以在糞便中存活。因此為了避免廁所變成感染源,微解封後的公廁使用,著實是一大問題。

重症科醫師黃軒在臉書上分享,在公廁內遇到新冠肺炎病毒,怎麼辦?他整理了自己閱讀的文章列出幾項有趣的點。
一、隨地大小便的國家,造成新冠病毒大量感染
不要以為地球上的人類,都有使用馬桶的習慣,有些國家是會隨地大小便的,自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以來,至少有 20 個COVID-19 感染(> 10,000)嚴重傳播國家,這些國家的人民,有 5–26%,已經習慣,天天到處大小便⋯⋯你相信嗎?
研究人員認為,允許人民到處大小便的國家,與 COVID-19 之間的聯繫就是:
患有腹瀉的、營養不良的、發育遲緩的、慢性疾病的,都容易透過.毫無遮攔的自然接觸污染糞屎傳播疾病,使這些地區的人民,更容易受到 COVID-19 感染。
二、蹲式馬桶傳播風險更高?
而在2020 年 6 月 29 日,北京曾經報告了兩起病例,這兩人在使用社區的公共廁所後,受到新冠病毒感染。早在去年的研究,馬桶冲水時,會產生的一些氣溶膠噴沫,而如果這些氣溶膠內含有病毒 ,就會造成病毒傳播。
當水沖入馬桶,產生強烈的湍流,會迅速排出空氣,最大上升速度為 5 m/s。這些可以將飛濺物和生物溶膠(bioaeorosol)一起帶出馬桶,並導致馬桶周邊環境,大面積傳播。
研究人員更利用流體動力學模擬發現:這樣的兩相流速可以 0.3–0.4 cm/s 的速度,使噴沫上升到馬桶上方 106.5 cm。 所以,公廁廁所內含新冠肺炎病毒的糞屎噴沫,不僅會污染周圍環境的表面,而且可能也會促進糞便裡面病原體在空氣中傳播。因此,在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期間,蹲式馬桶更有高的糞屎病毒傳播風險,尤其是在人流擁擠的公廁地方。
蹲式馬桶是「無馬桶蓋」的設計,完全是開放方式沖洗馬桶,直接靠近馬桶凹槽上方的周圍表面(鞋底踩住的地方),還有其他周邊環境空氣,也很容易被人類糞便和尿液污染、病毒在空中盤旋舞動而不自知。
且蹲式馬桶沖水時,水會從水箱中直速湧下,與馬桶中,你的「新鮮」排泄物碰撞,產生飛濺物和氣溶膠,很容易被糞便和尿液污染,這樣子你可能直接吸入大量的飛沫病毒。
用蹲的姿勢,也讓使用者更貼近開放式的馬桶,你的鼻子也更加靠近馬桶表面,讓主要呼吸的空氣範圍,就是靠近開放式馬桶,直接位於底部排水管上方,尤其是冲水的時刻,使用者會吸入從排水管激起上升的飛沫和氣溶膠,周圍空氣中也增加了病毒飛沫的風險。
另一篇研究也發現柬埔寨,家庭蹲式馬桶頂部的糞便,其大腸菌數比美國坐式馬桶上的糞便大腸菌數,還高出21 倍。那是由於大多數蹲式馬桶,沒有坐式馬桶的 U 型阻隔閥,因此通常無法通過滯留部分水,來防止氣溶膠,從它們所連接的排水管或下水道中湧出。如果馬桶又連接到同一排水管,那麼其他廁所的沖水,帶有病毒的氣溶膠,就可能從排水管上升,又會到了另一間馬桶繼續傳播病毒了。
內急一定得上公廁,該怎麼做?
- 1.先戴好口罩才能入內
- 2.全程大小便,不要拉下囗罩
- 3.大小便,站穩腳步,不要亂摸周邊物品
- 4.沖水後,肥皂洗手
- 5.出了公廁繼續戴口罩,酒精消毒雙手,切記雙手不要擦衣褲、不要挖鼻孔!
- 6.回家換洗新的衣物
在可能的情況下,減少使用公廁,尤其是蹲式馬桶的使用。如果不得不使用了,也不要擔心,只要記得全程的前前後後「戴口罩、勤洗手」,就是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