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痊癒後的民眾,最常見的後遺症是疲倦、呼吸味道,甚至也會有味覺、嗅覺異常的狀況,但根據最新研究發現,感染新冠病毒還可能讓病患的腎衰老30年。
一份2021年9月份發表於《美國腎臟病學會期刊》的論文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會導致肺部與肺外器官出現嚴重的新冠長期慢性症狀,簡稱為「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然而,患者的腎臟是否也會產生後遺症,現有研究仍缺乏詳細的評估。為了解自新冠肺炎痊癒的患者,是否會出現腎臟後遺症;研究團隊召集1726683名美國退伍軍人,針對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 AKI)、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等指數進行研究。
其中,在感染新冠肺炎30天後痊癒的89216人為實驗組,未曾感染的1637467名參與者則為對照組。研究團隊透過AKI、eGFR、腎功能衰竭與主要不良腎臟事件等指標,評估腎臟受損的風險。結果發現,自新冠肺炎痊癒的人各項風險評分也會較高。更精確地說,相較於未曾感染新冠肺炎的參與者,曾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出現腎損傷或腎功能下降的機率高出35%。
研究團隊還發現,新冠肺炎痊癒者的腎臟恐喪失過濾毒素的能力;可怕的是,「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這些毒素也會隨之增加」,eGFR出現的機率也愈來愈高。從數字上來看,感染新冠肺炎的參與者出現eGFR功能下降達3成以上的機率,比未曾染疫的人機率高出25%;患者出現eGFR功能下降達4成以上的機率,與未曾染疫的人相比高出44%;患者出現eGFR功能下降達5成以上的機率,與未曾染疫的人相比高出62%。
耶魯大學醫學教授兼威爾遜(Perry Wilson)甚至比喻,「這些數字的成長意味著新冠肺炎的患者腎臟功能,宛若衰退了30歲」。甚至,研究團隊發現高達220名新冠肺炎的康復者,腎功能喪失達85%,這已是腎臟病晚期才會出現的數字。此外,新冠肺炎的患者出現主要腎臟不良事件的風險,比健康的人高出1.66倍。
數據顯示,在每1萬名輕度到中度的新冠病患中,有7.8人在病癒後會出現腎臟問題,需要靠洗腎或是腎臟移植來延長生命,而且腎臟受損程度會隨著新冠嚴重程度而升級,原本沒有腎臟問題的患者最終罹患末期腎臟病的風險也比從未罹患新冠的人高出2倍。
當然,研究的實驗參與者以老年白裔男性為主、也可能有不同的其他身體健康狀況,研究成果難適用於所有對象,所以民眾也無須過度恐慌。但這份研究倒是提醒,患者與醫師有必要長期追蹤新冠肺炎患者的腎臟功能,特別是腎臟疾病初期可能不會有明顯症狀,定期檢測顯得非常重要。
文章來源:Kidney Outcomes in Long 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