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到放血療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中醫,但其實在以前的中東跟歐美,就有提到這個概念,像來自希臘的西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著作中就曾提及過。
中醫觀念 氣血「不通則痛、不通則病」
但在現代,為中醫或一些民俗療法業者較常使用,中醫想法中認為當一個人的氣血能夠順暢流動時,身體才會好,當流動不順阻塞,就可能產生疾病,進而有一句話為「不通則痛、不通則病」。
放血療法需放多少血?
會使用放血療法,主要是藉由刺激源頭,使氣血恢復順利流動,所以其實放的血量不用很多,平常捐血大概是250CC-500CC,而放血療法大概20-50CC而已。
放血的功用
放血除了能調整氣血外,也能用於常見的急性扭挫傷,加速腳消腫。除此之外也能使用「刺絡放血」又稱「血罐」,主要在拔罐的部位,先使用採血針戳一下,在拔罐時因真空原理,體內些許的血會被吸出來。
哪些人不適合放血?
有凝血功能障礙
天生或是長期吃阿斯匹靈、抗凝血藥物的人
血友病患者
天生肝腎功能不好
需放血處已感染
糖尿病患者須特別留意,因傷口不易癒合,放血前須先請醫師評估
放血療法屬侵入性療法,侵入性療法會有傷口,就會有感染的風險,所以建議尋找合格的診所、醫生,擁有消毒的器具、能實施放血的環境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