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拖久了也會變大病,因此醫界喜歡從小細節覺察疾病警訊,除了皮膚是第一眼就能發現異狀之外,指甲也能。有時候指甲會莫名其妙地斷裂,變脆、變薄,使雙手的外觀顯得粗燥乾裂。或是表面出現白色線條、小白點等,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症狀,又可以如何透過飲食去改善呢?
健康的指甲應該是紅潤、堅韌、有光澤的,這些現象代表心臟功能和血液循環良好,肝臟排毒也正常,如果是肝血不足,指甲就會色澤枯槁。因此如果指甲突然有了明顯改變,或某種指甲異常長期存在,就需要注意預防相關的疾病,或做相關檢查。
指甲易斷裂是天生的?
中醫認為指甲易斷裂可分為指甲質地偏軟和偏硬兩種。如果指甲軟、顏色偏白且容易斷裂,屬於血虛體質,可適量補充紅肉、牛肉、菠菜等食物補充鐵質;如果指甲硬、粗糙且容易斷裂,則屬陰虛體質,代表身體有火氣,也就是「肝血不足,陰虛有火」,可適量攝取溫潤身體的食物,例如百合、蘿蔔等。
而臨床上有大部分指甲斷裂的患者,是因為做家事,洗碗、擰抹布等等,易讓指甲反覆在乾濕中循環,造成指甲斷裂。撇開外在因素包括病毒、黴菌或細菌感染、使用四環黴素或部份高血壓藥物的情況 但同時指甲經常斷裂,也可能是因為營養不均衡,代表身體血虛或陰虛。
拿出雙手,看看您的指甲有無出現以下異狀:
表面凹凸不平
指甲出現表面凹凸不平的症狀,很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1‧B2‧B6‧B12」、「葉酸」、「菸鹼酸(又稱維生素B3)」、「泛酸(又稱維生素B5)」這些維生素B群的症狀。B群缺乏除了影響指甲,還可能在身體上伴隨虛弱、疲倦、四肢痠麻等症狀。
專家建議補充肝臟、納豆、大豆製品、蛋、乳製品等食材,以改善指甲情況。其中肝臟含有最豐富維生素B群,常吃的話可以有效改善指甲脆弱易斷的情況。
匙狀指
指甲像湯匙一樣呈現凹陷的情況,是代表缺少「鐵質」的徵兆。同時也可能意味著身體正處於貧血狀態。
專家建議補充肝臟、紅肉、蛋、大豆製品、海帶等富含鐵質的食物,以幫助改善身體與指甲的健康。
指甲出現小白點
指甲上莫名出現小白點,是代表體內正缺乏「鋅」的徵兆。鋅元素缺乏除了會在指甲上顯現白點之外,還會連帶造成髮質脆弱無光澤,並容易發生口角炎、口腔潰爛等症狀。
專家建議可補充以下富含鋅元素的食材:牡蠣、鰻魚、牛腿肉、起司、豬肝、雞肝、大豆、豆腐、芝麻、綠茶、花生。
指甲變黑、乾燥
指甲變得異常地黑、過度乾燥,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12」的現象。長期缺乏維生素B12除了讓指甲乾燥變黑,也可能導致紅血球無法正常合成,造成惡性貧血。
專家建議可補充蛤蠣和牡蠣等貝類,以及豬肝、雞肝、秋刀魚、沙丁魚或鱈魚子等食材,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
指甲邊緣長肉刺
指甲邊長了小肉刺,相較於指甲本身,可能是周遭皮膚過於乾燥,或缺乏蛋白質所導致,這時可增加水分攝取,並補充構成皮膚的主要成分「蛋白質」,就能幫助改善這類問題。
專家建議補充肉類魚類、蛋、大豆製品、乳製品等食材,都可以攝取到優質的蛋白質。此外,也可以攝取能協助蛋白質生成的「葉酸」,肝臟、豆類、青花菜和蘆筍等黃綠色蔬菜都含有豐富的葉酸成分。
同時專家也提醒,在有肉刺的情況下,切記不要隨便撕除或咬掉,尤其如果手需要常常碰水的話,很容易引發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