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趴在桌上睡覺,睡醒之後手整個都麻掉,或是晚上睡到半夜,卻被手麻到醒來;還是平常騎車騎久,手會越來越麻、甚至感到無力呢?要注意!可能是得到腕隧道症候群喔。
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又稱為「滑鼠手」,是人類神經問題的第一名占了90%。這個症候群是指手上的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當反覆使用手腕的時候,會讓手腕壓力過大、肌腱發炎,且血液供應也會變差,這時神經就會被壓迫到,受到位於神經上方的韌帶壓迫所造成的臨床症狀。而所謂的正中神經是指支配大拇指動作與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感覺的神經。
哪些人易得到?
常發生在需重覆手腕動作的人身上,例如上班族、機械技工、木匠、打字員、及家庭主婦等,尤其好發於慣用手,而且症狀會因為工作而加劇。且女性發生腕隧道症候群的比例是男性的3~10倍。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在懷孕第七個月至第九個月時,會出現腕隧道症候群。
我有腕隧道症候群嗎?
可透過神經傳導檢查,診斷是否有此症狀。
神經傳導檢查是利用非常細微的電流刺激正中神經,藉以評估神經的反應以及其受傷程度。其原理可以用高速公路的交通狀況來比喻,如果高速公路塞車時,平均行車速度會因而降低,甚至在瓶頸的地方會塞的更厲害。
同樣地,正中神經在手腕處韌帶壓迫時,神經的傳導速度就會下降,如此一來,臨床醫生就可診斷出腕隧道症候群。
即使神經傳導檢查是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最好方法,仍然會有10~25%出現早期腕隧道症候群民眾,因為神經壓迫程度輕微,而無法出現神經傳導的異常。
如何治療?
輕度腕隧道症候群可以採保守療法,治療方法包括避免過度手腕動作、服用抗發炎藥以及佩戴手腕護具。或是到醫院做夜間固定副木,固定副木是指在睡覺時,戴著一個硬硬的手架,讓神經休息並減少重覆的使用動作。
急性發發作時,建議先伸展手臂,非必要時日常生活應盡量避免重複讓手腕向上的動作。或是使用以下2個復健動作伸展:
伸展手臂

可將手肘往前伸,手掌朝上,用另一手將手指往下扳,或是壓牆壁
握球肌力訓練

手握著球,手腕輕輕往上用力抓握,持續15秒鐘,可訓練手指力量,也可避免神經跟肌腱再發炎
對於嚴重的腕隧道症候群或是對保守療法反應不佳的病患,必須考慮外科手術切開腕隧道之韌帶以減輕正中神經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