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冬天氣轉涼冷,手腳冰冷的毛病又出現了,即使喝熱水、多穿衣服,依然暖和不起來,手腳冰冷的狀況常在女性、老人和體弱者中出現。那麼,手腳冰冷到底該怎麼緩解呢?
中醫角度看手腳冰冷
以中醫角度來說,《黃帝內經》認為「陽虛則外寒」,因為陽氣不能布達溫煦四肢,從而會出現手腳冰冷的現象。而陽虛可分為陽氣不足、陽氣受阻兩類:
陽氣不足
陽氣不足的人平日常怕冷、手足不溫,喜歡吃熱的食物、精神不振。這是因為陽氣不足以運輸到手腳等軀體末梢部位,溫暖形體臟腑的功能下降,就會出現手腳冰冷。因此,對陽氣不足的人而言,緩解手腳冰冷最重要的是補陽氣。
陽氣受阻
生活中有些人肝鬱、經常心情不暢,也容易在冷天出現手腳冰冷。經常性的心情差,抑鬱,久則氣機郁滯,陽氣受阻,使得陽氣不能正常地疏布到四肢,易導致手腳冰冷。故而,對陽氣受阻的人來講,要改善手腳冰冷,關鍵在於疏通氣機。
西醫角度看手腳冰冷
從西醫角度則認為手腳冰冷,可能是有以下疾病:
1.貧血,血液量不夠、紅血球、血紅蛋白偏低,不足以滋養肢體末端。
2.交感神經功能異常,如雷諾氏綜合症,因寒冷或情緒激動等引起血管痙攣性改變,可出現手足間歇性蒼白、手腳怕冷。
3.心臟功能衰竭,心臟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
4.血管阻塞,如血管粥樣硬化、糖尿病血管病變等等,血流運動不暢,均可導致手腳冰冷。
若是疾病導致的手腳冰冷,建議到醫院進行針對性治療。而如果是體質原因、年齡大,陽氣不足所致,可通過中醫中藥調理,平日注意養生可緩解手腳冰冷的症狀。
怎麼改善?
1.注意腳部保暖
可用熱水泡泡腳,甚至用艾葉、生薑煮水泡腳,有利於局部血液循環,去除寒氣,更容易入睡。
不過,妊娠及月經期中的婦女、糖尿病出現神經病變人群、患有各種嚴重出血病的人、足部有外傷、水皰、疥瘡、發炎、化膿、水腫及較重的靜脈曲張患者、心腦血管疾病者等,最好少泡或不泡。
2.運動
運動最好選在有陽光、避風寒的時間地點進行,適當運動可以促進人體血液氣血經絡通暢,身體健康。應根據自身年齡、體質和性別,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因人制宜。年輕人可以打打球、跑跑步,中老年人則建議以散步、太極為主,運動量也不宜過大,以微微出汗為宜。
3.多吃溫陽的食物
陽虛的人群,平時可多吃牛肉、羊肉、韭菜、生薑等溫陽之品,少吃梨、西瓜、火龍果、香蕉、荸薺等生冷寒涼食物,少飲綠茶。
氣鬱體質者,可多食疏肝理氣之品,多吃黃花菜、海帶、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氣、解鬱、消食、醒神的食物。
4.保持心情平靜
強烈或持久的情志活動能夠擾亂機體的氣機,進而損傷臟腑精氣,導致功能失調。因此要注意保持心境平和、順暢。
5.針灸
透過中醫師針灸,能調理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