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生植人心的廣告,讓大家容易把坐骨神經痛與中醫連結在一起,但有人好奇這常出現的名詞是什麼嗎?坐骨神經痛其實是一個症狀,並不是一個確切的疾病,且引起的原因有很多種,並不是特定因素所引起的唷。
什麼是坐骨神經?
從腰椎的第四椎、第五椎,然後薦椎一、二、三椎,把這幾椎的神經節分出來後,集合成全身最長、最大的一條神經,會支配從腰部到大腿、小腿、足部的感覺,所以只要在坐骨神經這個路徑上,有一段出了問題,就會導致底下的疼痛。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通常會以階段性顯現症狀,先從腰間、下背感覺僵硬痠痛,此時很容易忽略,時間拖久疼痛會慢慢往下走,漸漸延伸到大腿、小腿,甚至腳趾頭,會有痠麻、無力、腫脹感。
易得坐骨神經痛的高危險族群
坐姿不正確
比如坐著愛翹腳、癱坐在沙發上
背很重的東西
揹貨物、媽媽揹小孩
曾受過傷
受過傷,導致骨頭結構有問題
長腫瘤
少數人是因長腫瘤壓迫到神經
坐骨神經怎麼被壓迫?
可先想像神經是順著脊椎,若在這個路徑上有任何骨頭壓到,就會導致坐骨神經痛,像是脊椎中間長出一個小角,壓迫到神經就是所謂的「骨刺」、在這個路徑上的椎間盤,被壓扁凸出來壓到神經;或是沿路的路徑上有長一些肌肉,例如梨狀肌,都會導致神經被壓迫。
怎麼治療?
西醫通常會以復健治療,做拉腰或是電療,熱敷增加血液循環,若情況太嚴重,會搭配消炎或止痛藥;中醫則是靠針灸、活血化瘀的藥物,讓局部的氣血循環改善病因。
不論是中醫或西醫,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日常的腰痛,盡早尋求醫師看診,才不會釀成大病,最後只有開刀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