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症死亡率高!新冠肺炎、胰臟炎等9種狀況易引起

by 許 家禎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簡稱 ARDS) 這個醫學名詞近年在臨床醫療界,尤其在重症醫學領域中,相當引人注意,其受重視程度不亞於敗血症,再加上近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該疾病更是不容輕忽。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是什麼? 

一般肺部正常功能,呼吸空氣進入體內後,空氣經過氣管、支氣管,最終抵達肺泡。肺泡壁很薄,周圍密布微血管。氧氣在此擴散進入血流,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則回到肺部呼出。這樣我們吸進的氧氣讓血液又再度獲得氧氣,並靠著吐氣排出二氧化碳。 

但在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患者身上,肺泡周圍的微血管會開始滲漏血管內的液體,這些漏出的液體填滿了肺泡的空間,兩側肺浸潤導致了肺水腫,因而影響了肺泡的正常功能–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 

影響呼吸交換後,血液內的氧氣濃度會探底,二氧化碳排不走。血液中的氧氣不足後,身體各處的器官都會受損,無法正常工作。因此,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是足以令人致命的的急症。 

為何會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症? 

每年台灣有數百人因為急性呼吸窘迫症而死亡,常見原因有肺炎,如:新冠肺炎病毒、流感病毒、SARS、MERS等;細菌肺炎,如非典型性細菌肺炎等;另外還有溺水、嚴重外傷、大面積燒傷和胰臟炎,或嚴重感染併發敗血症,吸入性傷害,像是吸入煙霧、化學物質等因素。 

上述的原因對身體都會造成一大損傷,很可能都已經是住進加護病房的重症患者,患者可能在上述事件發生數小時到數天之後,開始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本來是活動時會喘,接下來不動的時候都變得很喘很喘,整個人焦躁不安,嘴唇及指甲變成藍黑色,需要更多的氧氣支持。 

旁人會發現患者呼吸困難且急促,人顯然非常費力在呼吸著。血壓變低,這時即使給上氧氣治療,血氧濃度還是持續探底,並引發多重器官衰竭。假使是年紀大的長者,或有抽菸、喝酒習慣的人,都更容易進展到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雖然醫療水準不斷的進步,醫療儀器能提供呼吸情況危急病人最先進的供氧設備、呼吸器以及藥物治療,但ARDS 的死亡率仍然偏高,而且病人因為呼吸衰竭以及多重器官衰竭住在加護病房,經常耗費巨大的醫護人力及醫療資源,在重症醫學界是個相當令人頭痛的疾病。 

如何治療? 

  • 1.氧氣治療,常見為在氣管內插管,並使用呼吸器輔助呼吸,改善通氣血流灌注比例,維持其氧合代償作用,使呼吸肌充分休息,維持呼吸道通暢及有效的呼吸型態。 
  • 2.依醫師評估病況,可能施行俯臥治療,運用重力的影響,讓前胸通氣較佳的肺葉朝下,增加血流灌注及促進通氣,增加氧合作用,進而改善低血氧。 
  • 3.預防及監測相關合併症,如肺炎、肺部損傷 
  • 4.其他輔助療法,包括有效的扣擊震顫並搭配藥物、噴霧治療及營養支持 
  • 5.多傾聽陪伴,協助病人適應疾病變化及增強信念,肯定自我存在價值,降低對疾病產生的無力感。 

平常可學習有效的咳嗽技巧,及呼吸運動,可參考《在家就能做!4招增強肺部功能》一文,並適度運動,增加活動耐受力,維持均衡營養,並遠離有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的人,都能保護自己的健康。 

更多文章:

吸菸列造成新冠肺炎重症首位!戒菸自救4方法

「肺部纖維化」還能恢復嗎?這幾招降低惡化機率!

為什麼新冠肺炎感染者易猝死?醫曝恐是「隱形缺氧」所致!

疫情升溫不敢回大醫院拿藥?慢性病患者別擔心!這麼做就能輕鬆領藥!

別讓指甲成防疫破口!這4件事你都做對了嗎?

「清冠一號」能治新冠肺炎!?中醫師急呼籲這兩件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