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病毒橫行,正在世界各地持續大規模傳播,近期國內剛正式上課沒多久,卻傳出新北板橋爆發幼兒園群聚感染,讓家長擔心不已,尤其幼兒平時常咳嗽、流鼻涕,即使確診症狀也不明顯、難以區分,也擔心孩子不會表達導致延誤病情。對此,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提醒,家長若觀察到幼兒舌頭出現異狀,且合併發燒、腹痛等症狀,很可能就是「新冠舌頭」應盡速送急診,以免病情快速惡化。
感染新冠肺炎除了較常出現的發燒、嗅味覺喪失、呼吸道症狀外,有些患者的症狀也會反應在舌頭上。蔡逸姍醫師分享一國外案例,在美國有位15歲女孩,某天說肚子痛,不久後開始發燒,皮膚和嘴唇呈藍紫色,舌頭紅腫得像草莓,父母因為其他家人也確診但症狀輕微,因此提高警覺,將女孩送至急診室,醫師診斷發現女孩因染疫罹患「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全身器官都在發炎,病況危急。
根據統計,有千分之一的兒童在確診新冠肺炎後,會產生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影響到全身不同器官,像是心、肺、血管、腸胃道、腎臟等,症狀包含眼周腫、臉頰紅、草莓舌、紅疹,與川崎氏症症狀相似。
醫師提醒,因兒童病程進展相當快速,若孩童發燒超過24小時,舌頭像草莓般紅腫、有明顯顆粒,又合併劇烈腹痛,甚至是呼吸困難、嘴唇變紫紅色,就應盡速就醫。
為何新冠肺炎會攻擊舌頭?
蔡逸姍醫師引述根據科學家解釋,因為新冠肺炎病毒的棘蛋白,會與細胞膜上的表面受體ACE2結合,恰巧舌頭上有許多ACE2受體,才導致舌頭被攻擊,引起腫脹發炎。所謂「新冠舌頭」主要分為三種,包括地圖舌、草莓舌和巨舌。
英國的皮膚科醫學期刊曾刊登一個西班牙研究指出,輕度到中度新冠肺炎患者中,約有25%出現口腔病灶,其中「地圖舌」就是常見的一種。「地圖舌」指的是舌頭冒出有如一塊塊大陸版塊的形狀,周圍呈現黃白色的隆起,而且這些「版塊」還會移動,因此又稱為「游走性舌炎」。「地圖舌」並非新冠肺炎獨有的症狀,若發現自己突然出現地圖舌,再加上有發燒、味覺喪失或呼吸道症狀,就必須特別留意。
上述提及的案例就是草莓舌,主要是確診肺炎後引「多系統發炎症候群」,草莓舌就是其中一項身體反應。而「巨舌」顧名思義是指舌頭變得巨大。美國曾有一個患者,在治療新冠肺炎時一度插管,等病況好轉拔管後,舌頭卻越長越大,甚至導致無法飲食,最後透過手術縮小舌頭才恢復正常。
最後,新冠肺炎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千變萬化,科學家跟醫師也還在努力尋找關聯性與解答。一般民眾應持續實行「新生活運動」,戴口罩、勤洗手、噴酒精消毒,並提高警覺心,多觀察家中孩子與自己有無特殊症狀,及時就醫、篩檢查明原因,才能阻止病毒往外傳播,保護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