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誤以為「失智症」是老化的症狀之一,因為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造成民眾忽略而延誤就醫診斷的時間,但得到失智症屬不正常現象,那麼該怎麼區分是正常老化現象,還是得失智症呢?
失智症與正常老化如何區別?
老化
- 可能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會想起來
- 若做記憶測試,可能會無法完全記住測試中的物品
失智
- 對於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
- 無法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甚至完全忘記做過測試
雖然失智症早期症狀和老化類似,加上病情進展時程長達數十年,患者症狀可能單一或同時出現,讓失智症診斷相當不易。但「記憶衰退」並非是失智症唯一症狀,還能從其他症狀如空間認知、理解力、語言能力衰弱等現象判斷,必須經由專業醫師一系列嚴謹測試及檢查後才能斷定是否罹患失智症。
為什麼會得失智症?
造成失智症的原因很多,例如酒精中毒、藥物中毒、外傷、感染、腫瘤、新陳代謝功能障礙或是憂鬱症等原因,這些都是可以加以改善治療的;另外的10-15%是屬於血管性失智症,只要減少中風,就可以減少這一類的失智症發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大約有一半以上的失智症是因為退化所引起的,病因不明。
如何診斷失智症?
失智症有許多不同的分類,不過其中最主要、最多的便是阿茲海默症,由在大腦累積類澱粉蛋白β而使得神經細胞壞死引起,佔了7成的失智症比例。
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就算是臨床症狀相似,但因為引發病因和病理變化,也可能完全不一樣,所以疾病進程及治療方式也會有所差異,如果沒有精確診斷,不僅會耽誤治療,不適當的藥物也可能讓病情更惡化。因此,精準診斷和及早確診非常重要,目前「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正是診斷失智症之最佳利器。
10症狀判斷早期失智症
除此之外,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失智症的10個早期症狀,民眾可提早發現是否有病徵出現:
- 1.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
- 2.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 5.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
- 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 9.從職場退出或不想參加社交活動。
- 10.情緒和個性明顯改變。
預防失智症
目前無具體能治療失智症的解方,因此我們只能盡量預防,而造成血管老化最大原因是動脈硬化,所以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患者屬高風險族群,最好能改善飲食生活、戒菸酒、多做有氧運動,維持腦部血管健康。
更多文章:
疫情升溫不敢回大醫院拿藥?慢性病患者別擔心!這麼做就能輕鬆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