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說「良藥苦口」,但有時湯湯水水的中藥,喝起來真是苦到不行,不只讓小朋友卻步,連怕苦味的大人有時都難以接受,難道真的沒有讓中藥嚐起來,變好吃的辦法嗎?還是有的,本文就提供讓中藥變好吃的秘訣,讓你補身也不怕吃太苦。
中藥嚐起來會如此之苦,原因在於其成分主要是生物鹼,它存在於大自然動植物及蕈類中的胺類分子,雖然帶有明顯的苦澀味道,但對人體則可產生藥理反應。
中藥好苦,能加糖嗎?
糖本身其實也是一個中藥,以前有一著名的方劑叫做「補中益氣湯」,就有糖的成分,主要用來溫補、補腸胃的中氣,所以中藥若加入糖,會改變整個藥性,特別是偏涼補的白糖,可用於改善肺燥咳嗽、口乾舌燥及脾胃虛弱引起的脘腹疼痛,跟偏溫補的紅糖,可暖胃緩肝,化瘀生津,散寒活血,舒筋止痛,因此這兩者若跟藥物一起食用,多少會影響藥性。
另外,糖本身也會導致身體有一些改變,中醫古書曾提及「甜易生濕」,意旨吃太多糖,例如喝飲料、甜食,會容易有濕氣、水腫的情形。
減緩中藥苦口有撇步!
放涼再喝
舌頭的味覺反應與溫度有關,一般人口腔內的溫度為攝氏36.2到37.2度,若超過體溫以上的湯藥入口,口感上會較敏感、苦澀,若放涼讓溫度低於體溫5-10度,苦味就會稍微減弱。
掌握位置
人體舌根部對苦味的感受最強烈,但喝水藥不可能不流經舌根,所以只能快速飲用,避免舌根接觸過多的藥液。
適當添加甘甜藥材
中藥中有偏苦味的藥材,當然也有不少藥材口感極佳,尤其是具補益效果的中藥,例如黃耆、白朮、山藥、黨參、大棗、甘草等,味道多半偏甘甜好入口,看醫生時不妨問問中醫師,能否加入點甘甜的藥材,讓中藥不再如此苦澀,吃藥也不用這麼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