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發現每當到了傳統節日,必吃的特色食物,多是糯米為原料加工的嗎?舉凡年糕、湯圓、粽子等,但因為糯米性黏滯、難消化,若有特定症狀或體質的人是不適合食用的,但其實糯米有3大功效,在冬天是滋補的食材之一喔。
糯米其實比大米更易消化?
大家都覺得糯米難消化,不能天天吃,但其實糯米比大米更容易消化,糯米含有豐富的支鏈澱粉,容易與澱粉酶作用、葡萄糖分子釋放的速度非常快,熱水中更容易水解糊化,所以,比以直鏈澱粉為主的大米更容易消化、吸收,也更快升高血糖。
這些族群不適合吃糯米
因此,某些族群並不適合吃糯米,像是剛做過腸胃道手術的患者、胃癌、大腸癌患者及第2型糖尿病患者都不適合吃糯米。另外,對於體質痰濕火熱的人也不適合。因此若有發燒、咳嗽、黃疸或關節痠痛的患者,糯米多吃會生熱,可能造成經脈氣血壅塞,對有發炎症狀的身體,會導致發炎情況更嚴重。
食用糯米有3大功效!
但反過來說,偶爾吃能達到補氣療效嗎?中醫認為糯米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食用後有3種功效:補中益氣、祛寒補虛、防頻尿盜汗。
在寒冷的冬天裡,糯米可以補氣,幫助身體發熱禦寒,也能滋補脾胃,促進食慾。另一方面,糯米具收澀(收斂固澀)作用,所以對於頻尿或盜汗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糯米如何吃得健康、養生?
中醫師表示糯米是相當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來源,營養成分也高。只需事先浸泡,讓糯米吸收足夠水分,並燜煮15分鐘讓米芯更好熟透,調味上就不需用到過多的油、鹽或糖入味,能大幅降低不必要的負擔或熱量。也可加入蔬菜,補足纖維,吃得更養生健康。
想食用糯米但怕難消化的朋友,可將糯米煮成粥,破壞支鏈澱粉使其糊化,就不大會脹氣。但要注意的是,糯米不適合放涼後再吃,因為支鏈澱粉會老化回生,反而更不好消化,且糯米性溫,若不趁熱吃,溫補效用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