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唱片封套設計教父」杜達雄,曾設計許多大咖歌手的唱片封面,包括羅大佑、吳奇隆、張雨生等。今年年初確診神經內分泌癌第4期,沒想到近日傳出病逝消息,享壽66歲。
杜達雄是發現腋下、鎖骨附近有腫塊,至醫院檢查才確診罹患神經內分泌癌第4期。少數神經內分泌癌的病人初期可能不會有任何症狀,醫生多是在進行腸胃道手術或胃腸內視鏡檢查時意外發現,此時腫瘤多已變大,甚至轉移肝臟,壓迫到腸胃、骨頭、神經而造成疼痛、腹瀉、便秘等不適。
神經內分泌癌是功能性的腫瘤,它會不斷釋放荷爾蒙到人體內,因此會導致許多症狀發生。且會依照原發生部位不同、分泌不同的荷爾蒙,而產生不同的臨床症狀。但因為出現的症狀多為小毛病,包括咳嗽、氣喘、腹瀉、盜汗、低血糖、腹痛及臉紅等,因此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例如長期腹瀉常被誤以為是大腸急躁症。
以下列舉常見神經內分泌腫瘤及其症狀
胰臟
胃泌素瘤
症狀
頑固性消化性潰瘍
腹瀉
脂肪下痢
吸收不良
體重減輕
胰島素瘤
症狀:
低血糖
較常發生肝臟和胰臟附近淋巴結轉移
升糖素瘤
症狀:
- 遊走性壞死剝離性皮膚炎,易侵犯腳和會陰部
- 體重減輕
- 貧血
- 輕度糖尿病
- 視力減退
血管活性胜肽瘤
症狀:
- 胃酸減少或無胃酸
- 大量水瀉,一天可超過0.7公升,可能造成血鉀及碳酸氫離子流失
- 低血鉀症
- 嚴重代謝性酸血症
支氣管、肺、胃、小腸、大腸、直腸
類癌腫瘤
症狀:
- 臉部潮紅(佔80%):是最常見之症狀。一般為突發於身體上半部(臉和頸部)的深紅色。
- 腹瀉(佔70%):腹瀉常和潮紅同時發生,亦可能單獨發生,一般是以水瀉為表現。
- 呼吸困難(佔37%)
- 腹痛(佔33%)
- 近端肢體肌病變(佔7%)
- 氣管痙攣、氣喘(佔6%)
- 皮膚病變、色素沉著(佔5%)
皮膚
默克細胞癌
症狀:
- 在皮膚上出現無痛性的紅色結節
- 通常在頭頸部,太陽容易暴曬的部位產生
- 少見,但惡性度高,容易轉移。
最後,提醒民眾只要有很奇怪的症狀跑出來,看了醫生卻找不到原因的時候,就要小心是不是神經內分泌瘤,若早期發現可以很簡單處理,但如果發現較晚期,作化療及放射性治療都無法有太大的效用。因此民眾如果出現一些小毛病,千萬不要忽略而是應警覺,積極找出病因,才能及早發現與治療。